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学育苗促增收
发布时间:2025-04-18 10:22:00 通讯员:杨籽鑫 张鼎晖 文/图 编辑:党琦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嫁接种苗

春风拂绿,万象更新,春日的河套平原生机勃发。作为内蒙古西部最大的万亩现代果蔬育苗基地,乌拉特后旗万亩现代果蔬育苗基地不仅实现了优质种苗的自给自足,更通过创新“党建引领+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让村民在家门口捧上了“技术饭碗”,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带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在基地2号大棚内,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列,白梨脆、麒麟西瓜、贝贝南瓜等种苗在恒温调控下吐露新芽。嫁接工人手持工具,将白梨脆接穗精准嵌入砧木,动作娴熟,一气呵成。“以前扛锄头的手现在干上了精细活儿,来基地务工,技术人员会教我们套管嫁接的技术。我现在每天能嫁接三四千株秧苗,一天有4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比过去种玉米翻了两三倍。”巴音宝力格镇村民赵小君高兴地说。从“面朝黄土”到“手持嫁接刀”,当地村民摇身一变成为了技术工人。

伴随着发苗高峰期的到来,种苗订单纷至沓来,不仅给村集体合作社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园区已吸纳7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超2万元,并培养出20多名专业嫁接技术人员,让村民在家门口端上“技术饭碗”,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户、带动一村”的链式效应。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万亩现代果蔬育苗基地聚焦种苗“芯片”攻关,通过构建“生产+服务”一体化产业链,打造集设施农业、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平台。基地建有5000亩土钢结构温室大棚和5000亩冷棚,实现全年候育苗生产,每年可为周边地区提供嫁接苗和种苗2亿株,几乎涵盖所有种苗品类,为北方寒旱地区农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本地化嫁接育苗体系的建立,让优质种源彻底摆脱对外依赖。“通过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我们打造了科技小院,突破了育苗关键技术,实现了白梨脆、贝贝南瓜、麒麟西瓜等种苗百分之百的本土化培育,实现了降本增效。”乌拉特后旗万亩现代果蔬育苗基地负责人张中介绍说。

传统直播苗种植周期短、病害多,育苗基地的嫁接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基地技术总监张成吉说:“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嫁接苗产量较直播苗能提升30%以上,而且不会产生病害。以西瓜为例,亩产能从8000斤提升至1.3万斤~1.8万斤,真正实现产量与效益双提升。”

从育一株苗到富一方人,乌拉特后旗万亩现代果蔬育苗基地以种苗培育为核心驱动力,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小种苗对接大市场、新农人激活“老土地”的创新实践,正在重构北方寒旱地区的农业价值创造体系。正如基地育苗盘里整齐破土的万株新苗,这场由“种苗芯片”驱动的乡村振兴革命,正在黄河流域播撒现代农业的基因,收获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