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原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进湿地恢复与修复工程,为守护生物多样性、稳固生态平衡、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筑牢根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湿地,作为候鸟长途迁徙途中的温馨驿站,更是它们繁衍生息的栖息家园。在五原县的各大湖泊,成群候鸟翩跹而至,湿地仿若被披上了灵动的羽衣,此起彼伏的鸣叫为大地奏响一曲自然的和谐乐章。位于五原县塔尔湖境内的巴美湖,由8个天然海子错落相连,总面积达654公顷,是国家湿地公园、自治区级重要湿地。由于近年来地面水位下降,部分海子一度濒临干涸绝境,自2022年开始,五原县林草局多次争取项目资金,为其中2个海子修缮从工农渠直达海子的生态补水通道。这一关键举措,宛如疏通了湿地的“生命脉络”,一年3次的精准补水,让湖泊水量渐丰、水质日清,重现往日粼粼波光。“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通过申请财政湿地项目补助资金维修补水通道,修缮补水通道附属设施,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利用分凌水、农田灌溉间隙期空渠水进行生态补水,设立保护区、加强巡逻防控、开展宣传教育等,通过这些努力,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也吸引了更多的鸟类来此栖息。”五原县林草局保护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股工作人员刘睿文介绍说。
生态补水通道无疑是巴美湖湿地生态系统复苏的“强心剂”。充沛的水源有效改善了巴美湖湿地的水质,让湖水重现澄澈。同时,也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有力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发展,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筑牢了根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管理力度,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支持湿地保护事业。”刘睿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