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名单,乌拉特中旗作为全区首批8个县(区)之一,被正式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这是继1月24日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以来又一“国字号”金字招牌。这一荣誉的取得标志着该旗实现了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里程碑式跃迁、迈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直以来,乌拉特中旗将教育视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将“教育”置顶,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乌拉特中旗共有中小学校11所、公办幼儿园6所,中小学生、幼儿共7946人,教职工1434人。
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普及普惠创建上,乌拉特中旗打出一套“组合拳”。旗委、旗政府把“双创”工作当作“心头大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定期调研的制度,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教育经费投入上,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只增不减”,近几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连年增长,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基金不断壮大,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面对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难题,精准施策,通过整合现有学校资源、新建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投入3.5亿元,新建三小、一幼、三幼、五幼,有效化解“超校额”“超班额”问题。
在教育创新领域,乌拉特中旗更是勇立潮头。实施乌拉特中旗海亮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以旗一中为核心校、二中为成员校,在课程建设、教研共建、数字化教育等方面深度赋能合作。同时,先后与北京丰台区中小学、包头二十九中、包钢实验小学等区内外名校合作办学,推动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制定《乌拉特中旗公办幼儿园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坚持“示范园+新园、城镇园+乡村园、优质园+薄弱园”工作思路,推动旗域学前教育点、线、面相结合,创新实施区域教研,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成立教研联合体5组,构建起“一体化、全覆盖”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秉持“五育五立”理念,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更好地推动五育特色课程、特色活动再上新台阶。积极开展大课间、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确保德、智、体、美、劳各育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相互渗透、协同发展。配足配齐配好各学科专职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各中小学校根据育人工作任务清单,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五育五立”育人工作,形成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典型引领作用,推动“五育并举”育人工作深入开展。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家校社网”协同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更加健全。
在核心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更是不遗余力。2019年以来,该旗先后公开招聘教师216名,有效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制定出台教师待遇保障系列措施,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于教师绩效考核激励,将一线教师专项绩效在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增加25%,全旗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25.6%。不断提高并足额拨付公办幼儿园经费,投入850万元保障总量控制幼师同工同酬。实施“百名骨干教师”工程,面向全旗公开选拔100名旗、校两级骨干教师,每年发放津贴67万元,实验学校骨干教师乌兴花被评为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
全旗各校(园)围绕“一校(园)一特色一品牌”创建各具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成为地方最亮丽的名片。出版发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系列原创动漫图书《雁宝寻梦》,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园)11所(其中自治区级1所、市级6所、旗级4所)。建成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4所、国家级急救教育示范校1所、全国“乡村温馨校园”1所、自治区级劳动示范校2所、自治区级劳动实践基地1所、自治区级国防教育示范校1所。

教学设施不断完善
如今,置身乌拉特中旗的各学校、幼儿园,除了标准化的食堂、规整的塑胶跑道、拔地而起的新增教学综合楼、体育馆,还有师生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中考最好成绩连续两年获得全市第一,高考成绩创近30年历史新高,国家教育质量检测9门学科一次性通过。全旗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10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100%。优质均衡铺就公平教育的“阳关大道”,普及普惠描绘立于幼学的“锦绣蓝图”,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从“有质量”到“高质量”,乌拉特中旗教育实现了能级跃升和跨越发展。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考卷”,乌拉特中旗将继续在践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这条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在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两大领域协同发力,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教育体系,为全区教育升级提档贡献更多“中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