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存燕展示剪纸作品
剪纸、捏花馍、吹糖人……连日来,我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蛇元素”作品,有的威武霸气,有的憨态可掬,有的萌趣十足。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不仅表达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新春的美好祝福,也实现了非遗技艺和“蛇元素”的有机融合,为乙巳蛇年春节增添了别样的味道。
剪刀在手,红纸旋转,我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河套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潘存燕眼神专注,手指灵巧,不一会儿就剪出一张蛇年生肖剪纸作品,生动的图案令人赞叹。
在临河区团结街道五星社区潘存燕的年画工作室,工作台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形态各异的生肖蛇年画、剪纸作品。一幅由卡通造型蛇、鲤鱼、莲花构成的《连年有余》画作映入记者眼帘,色彩对比鲜明、形象俏皮生动。“在传统文化中,蛇这一形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自去年10月份起,我们便着手创作,将‘蛇元素’巧妙地融入年画和剪纸之中,制作出卷轴、摆台、挂历、冰箱贴等多种文创产品,为市民和游客献上蛇年新春的祝福。”潘存燕说。
年画作为春节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关于年的记忆。“打扫干净的屋里挂一张年画,增添了喜庆气氛。”潘存燕说。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年画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我希望把河套地区的风土人情、丰富物产以及人们欢欣喜悦的心情通过这些年画表现和宣传出去,让大家都能看到巴彦淖尔的美。”潘存燕说。
自治区级河套面塑传承人邱霞也制作了以“蛇元素”为主题的花馍。
制作间内,邱霞正在制作“醒狮蛇”花馍。在她精湛的技艺下,很快塑造出蛇的头部、眼睛、躯干,惟妙惟肖。河套面塑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要做出一个“醒狮蛇”花馍,需要多道工序,包括凝水、箩面、制酵、揉面、塑形、饧馍、蒸制等,还需百十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用料也十分讲究。
春节是花馍销售旺季,很多顾客找邱霞定制产品。邱霞说,今年花馍的销售量比去年有很大提高,预计能销售不同种类的花馍1500箱左右,其中蛇年主题的花馍及带有吉祥寓意的鲤鱼、福袋等花馍最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