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让法律知识普及成果惠及农牧民群众,磴口县从“树牢群众观念、走实群众路线、做细群众工作”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出了一条以“农牧民普法学法大讲堂、法律明白人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的普法新路,并获得全国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创新案例荣誉称号。
普法宣传
强化资源共享
实现法律讲堂全覆盖
普法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参与。磴口县积极整合普法资源,以农牧民丰收节、民族政策宣传月、12.4国家宪法宣传周为引领,集中组织全县40多个执法单位,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增强了“农牧民学法用法大讲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领普法业务骨干定期深入农牧区开展“法律下基层”活动。宣传部、司法局、法治乌兰牧骑等多部门共同开展“法律、科技、文化三下乡”专题宣传,妇联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妇女维权知识培训,农牧业局等部门也积极参与,扩大了“农牧民普法学法大讲堂”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制作展板、张贴海报、散发宣传资料、LED宣传车播放公益宣传片、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共举办法治宣传、法律培训10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使农牧民家庭达到户均一册普法书籍,真正让法律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
实行群众点菜
让法律讲堂配餐“有味道”
针对农村突出的法律问题,根据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经营所需法律知识的不同特点,磴口县变“我讲什么,你听什么”为“你想听什么,我就讲什么”,变“转播”为“直播”。组织法治宣讲员走村入户,把法治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门口炕头,对群众进行现场“直播式”的法治宣传,把农业法、种子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知识作为宣传重点。变“派饭”为“点菜”,根据群众法律需求,实行“点菜式”服务,把“点菜”的主动权交给群众,就乡村振兴建设等热点问题,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解答涉法咨询。变“灌输”为“交流”,开展法律培训从灌输式变为互动式、答疑式、交流式、点题式,依托法治乌兰牧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
聚焦法治文化
让法律讲堂宣传“干货满满”
为深化法治建设,充分利用“法治磴口”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典型案例释法、法治活动宣传推广等,创新普法新潮。同时,通过“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平台”、电视台专栏等线上平台及时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推送新版法律、法规常识等信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磴口县巴镇贺兰社区的民生家苑二期建成全县首个法治文化小区,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艺雕塑、花池铁艺宣传牌、彩板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凉亭等,拓展充满趣味性和人文性的宣传手段,使抽象的法律更具体化、法治宣传更形象化。
为推动农牧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地,磴口县结合实际,创新载体,让法律明白人讲法。把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乡土优势有机结合,2023年以来,培养“法律明白人”达到247名,累计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79次,成为农村普法主力军。以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各苏木镇按照“四个统一”标准打造法治宣传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县共计12个嘎查村(社区)获评全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三官一律”下基层活动,五年来,共开展集中宣讲26次,举办法治讲座31场,发放宣传册、宣传单等资料40000余份,受教育群众6400余人。
拓展工作路径
让法律讲堂惠及更多群众
磴口县紧扣“看、听、读、赏、网”五大宣传路径,丰富法治宣传内容和形式。打造法治广场一个,法治文化墙绘10处,固定法治宣传长廊(栏)47个,实现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发挥村村通广播优势,定期播放普法宣传音频,受益群众达5.2万人。在全县47家农家书屋设立法律图书室(角),配发法律法规系列图书、报刊等书籍资料,放置民生服务手册。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累计组织法治文艺演出250余场,扩大普法工作覆盖面。依托“互联网+法治宣传”平台,运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信息,拓展法治宣传覆盖面。
磴口县农牧区普法深入开展以来,目前已建设普法学法大讲堂20个,开展各类联合普法活动50余次,这些大讲堂成为群众表达民意、化解矛盾、凝心聚力、解决问题的现场工作站。开展线下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法治宣传活动208场,其中,在农牧区举办宣传活动120场,发放宣传资料约5.8万多份,受教育人员约9.8万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切实增强了农牧民法治意识,提高了他们对法治的信任度,为农牧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抓好“关键少数”,各苏木镇以“法律大讲堂”为主要形式,带头学法用法。2024年以来,各苏木镇领导干部参加法治培训30余次,提升了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80余次,提升农牧民法治素养。2024年共处理涉农牧区行政事务5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利用“法治磴口”公众号推送信息500余条,阅读量达10万余次;抖音平台发布普法视频100余个,播放量达50万余次。这些举措增强了宣传教育的生动性、互动性和时效性,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