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公安局出台20条便民惠企措施,旨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公安政务服务高效便捷地惠及群众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服务全市招商引资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需求,以解民困、纾民意和为群众办实事为工作目标,以群众的评价为检验结果,实现更多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线上“不见面审批”。
持续完善24小时智慧无人警局。优化24小时警局功能,打造智能AI助手,全天候及时回复群众咨询;整合全市纸质户籍档案形成电子档案实现全市户籍业务线上查询;线下建设“智慧自助办”,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24小时无人服务自助办理身份证、驾驶证、违章缴纳、港澳台签注和法律咨询等业务。
持续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工程。进一步整合窗口警力资源,创新综合窗口服务模式,打造公安政务服务“全科窗口”,非必要不设置业务专项窗口,让企业、群众线下办事“只到一扇窗,办成所有事”。
持续推动“一站式”派出所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安政务服务“便利店”和“综合服务站”,让群众办事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实现群众办事出门就办、马上即办、随心可办、随时能办。
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公安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推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建立告知承诺事后核查和风险防范机制。
持续完善“绿色暖心通道”。按照《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户籍窗口值班预约电话及时间安排表》,周六日、节假日公安政务服务不打烊;同时为老、弱、病、残群众、企业、集体用工、急需用证的考生等群体提供集中办理或上门服务。
编制统一标准的公安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按照统一标准,市公安局编制完善全市统一规范的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实现所有事项100%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同质服务、一体化办理。
拓宽“跨省通办”业务办理范围。对户口迁移和开具户籍类证明、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补换领居民身份证、补换领机动车驾驶证实行“跨省通办”。
推动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为出入境旅客提供通关便利,出入境管理部门严格落实相关便利政策措施,持续强化宣传相关便利政策的力度,提升我市涉外营商环境的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公安政务车驾管服务“线上办、指尖办”。实现网上办理“学法减分”“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推行补换领驾驶证、补换领行驶证等40项业务“一网通办”。
延伸服务触角。为货运企业新车注册登记“上门办”;实行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核发事项背景核查工作线上办理。
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密切警民关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开展“高峰勤务”“护学岗”工作。
开展“助企警官2.0”工程。企有所需,警有所应,着力构建亲清警企关系。助企警官加强联动互通,地方公安机关牵头不定期召开警企座谈会,开展预约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开展内部安全宣传防范,排查企业内部安全隐患,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建立市、旗县公安政务服务窗口视频巡查机制。坚决杜绝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现象,真正做到接待热情、服务受理“无推托”,真情承诺、服务事项“无积压”,亲情服务、申请受理“无限时”,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畅通涉企案件监督举报和诉求渠道。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蒙速办”“蒙企通”“12345”及公安12389监督举报热线、局长信箱、24小时警局等平台,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和问题诉求,公安机关24小时受理、核查、处置、反馈,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持续推进企业监管法治化。清理不规范管理措施,依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重点加强涉企产权、民间投资、信用融资以及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执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严格依法办理涉企案件。严格依法区分合法财产与非法所得、企业财产与股东财产,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第一时间依法返还被侵害企业的资产、资金。
做强“安全护企”工程。由派出所和交管中队建立企业和重大项目风险隐患定期排查机制,详细排摸整治工业园区、规上企业及重大项目周边治安复杂区域和交通安全隐患,主动排查化解企业和项目周边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实行涉企重大案件“领导领办包保”。组织优势警力专案专办,加大对“天赋河套”品牌的保护力度,扎实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突出违法犯罪。
依法严厉打击侵害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打涉企黑恶势力犯罪,集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盗窃等多发性侵财案件。
本措施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