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新闻
赤峰市红山区:“六通一体化”绘就大思政课建设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1-01 08:49:44 编辑:雷丽娜 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赤峰市红山区积极探索抓好思政教育,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立足区情实际,提出“六通一体化”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思路,推动各学校形成“共学、共研、共教、共享、共育”思政课内容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建设新格局,增强思政“金课”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

“队伍打通” 锻造思政教育精锐之师

红山区依托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以学科培训的方式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引导红山区专职思政课教师106名、兼职思政课教师278名加盟组建思政教师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听课评课、教研交流、集体备课、共享案例等活动,打通跨学科、跨学段、跨年级之间的教师沟通联系渠道,共研思政教学堵点卡点难点,改善教师间“往来不多、交流不深、联系不密”情况。

同时,还设立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制定教师轮训制度;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建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培养思政课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探索实行特聘教师制度,持续壮大兼职教师队伍;制定《红山区教育系统专业教师招聘计划》;加大了对思政(道法)课教师的表彰力度。

“课程联通” 搭建思政知识互融之桥

红山区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探索大思政课跨学科、跨学校、跨学段的课程横纵联通,制定了《红山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团队建设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研科研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课程评价一体化”等六个方面实现中小学各个学段知识相互联通。

红山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充分运用新时代伟大成就教育激励学生。

——结合学科特色和地区实际,推进辖区中小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创建“革命红、石榴籽、生态绿、安全蓝”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品牌;

——围绕国家先进模范、英雄事迹及红山本土人物故事等内容,推进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革命史、民族团结、美丽中国、国家安全等生动案例“进校园”;

——合理利用好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契合主题的各类教育活动,全面阐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安全、生态文明、北疆文化等思想内涵;

——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伟力,形成一批高质量有地区特色的教学品牌。

“资源互通”汇聚思政教育力量

“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德育教育成果展、思政研修交流教学成果展受益良多;《红山石榴红》《走进红山校园,感受团结故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片深受好评……

汇集红色教育、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文旅、社会、科普教育、非遗文化等方面资源,红山区分别打造“思政+党史”“思政+民族团结”“思政+研游”“思政+劳动”“思政+科技”“思政+文化”等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聚焦各类资源互通,红山区辖区内中小学生“出校园、进社区、看工厂、观展馆、下乡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实现学校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的有效延伸,形成了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数字融通”搭建思政智慧云平台

红山区依托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线上交流”等形式,科学应用“互联网+”和VR、3D体验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借鉴一线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学生易接受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广泛运用动漫、音视频等原创作品,编写系列“微故事”,录制系列“微视频”,通过短视频、动漫等可视化、沉浸式体验,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思政教学内容搬上“云端”。

创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活动,打造有创意、有思想的网络优质思政课程,在提高青少年网络辨别能力、免受不良信息侵扰的同时,为学生创设全时段、不打烊、“超市式”的网络资源服务,切实将数字化教育优势转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势能,进而实现厚重理论的轻巧化传播。(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