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之前,由于缺乏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定期到大棚巡查,蔬菜瓜果种植发展难以突破。”近日,临河区乌兰图克镇党员农户朱耀飞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乌兰图克镇鲜农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温室大棚里,黄瓜、香蕉等蔬果长势喜人。
近年来,临河区以党建带动智慧农业,充分发挥科技赋能助农增收的理念,不断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积极引导种植户利用智能农机科学种田,实现节本增效,着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每个大棚都有这样的显示器,能实时显示埋在地下20个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大棚里面缺肥了、缺水了,都会实时提示,也解决了传统种植‘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乌兰图克镇东兴村党支部书记祝利平说。
在临河区,有很多像朱耀一样的种植户,他们通过一部手机、一块大屏,就能链接万亩良田,实现科学种植。临河区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作用,深度融合“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带动区域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升级,科技的使用让农户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临河区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为方向绘就致富新画卷,进一步优化蔬菜产品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动瓜果蔬菜产品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党员“排头兵”示范作用,以建标立杆、示范带动的方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力打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队伍+群众代表”乡村振兴新样板。
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已建成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5个,全域10万亩土地都已打造成高标准农田,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7家科研院所合作,柔性引进孙其信、任发政、康绍忠等6位院士专家,研究集成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10余项,5万亩试验示范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