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丨后旗:非遗进校园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4-12-10 11:17:15 通讯员:赵静 文/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日,走进乌拉特后旗第一幼儿园的毛毡教室,最显眼的就是师生共同创作的毛毡作品《石榴情 中国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为祖国北方边境旗县的一所幼儿园,乌拉特后旗第一幼儿园一直秉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利用这样的非物质文化潜移默化地将红色基因种植在师生心里。

非遗课堂

  乌拉特后旗14所学校、幼儿园都根据区域特色、学校特点、资源情况将剪纸、扎染、泥塑、毛毡、玉米秸秆画、葫芦画、面塑、掐丝珐琅画等十余种非物质文化引入校园,在师生共同学习非遗的过程中,更是巧妙地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德树人等理念,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师生耳濡目染,增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

  “我学习剪纸三年了,去年春节家里的窗花就是我剪的,今年妈妈还让我剪,我准备剪一个‘中华民族一家亲’。因为我是蒙古族,妈妈是汉族,我们是多民族家庭,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在我们家更是这样的。”乌拉特后旗第二完全小学学生刘悦说。

  乌拉特后旗教育系统以“传承”为出发点,以“创新”为着力点,将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内容相结合,通过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等理念根植于师生心中,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