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彦淖尔公安反诈警情周通报,11月18日—24日,我市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贷款、代办信用卡诈骗,占比33%;其他类型诈骗,占比25%;刷单返利诈骗,占比17%;虚假购物、服务诈骗,占比17%;冒充电商、物流诈骗,占比8%。
案例一: 你想贷到他的款,他想骗到你的钱
临河区居民王某在手机上看到可以借款的信息,便咨询客服,对方称想借款需先付500元开通费,但王某交钱后,对方又多次以各种理由让王某继续交钱,之后,对方给王某发来一份图片合同,称需先支付5000元担保费才能借款,当王某意识自己被骗时,已先后向对方支付4万余元。
案例二: 警惕“网络炒股”的内幕骗局
乌拉特前旗居民李某在浏览网页时看到炒股、基金的相关链接,其点击进入后,显示该网页为某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站,网站中有炒股、炒基金、数字人民币等投资项目,而且可以直接点击操作涨跌交易,李某信以为真,便在网站上投资完成了交易,直到预警民警上门告知其可能遇到诈骗,李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此时其已被骗12万元。
警方提示
1.勿被高回报迷惑。诈骗分子所设投资项目皆号称超高年化收益且稳赚不赔。凡承诺“内幕消息”“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炒股、炒期货、炒黄金等网络投资理财,皆为骗局。谨记,投资无绝对,高回报伴高风险,莫因贪婪陷骗局。
2.贷款认准正规金融机构。陌生电话与短信推销的贷款不可信。“高额贷款、低息利率、无需抵押”等广告多为诱饵。切勿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征信状况及银行卡信息,以防财产受损。贷款未得,却被以各种借口索要费用,此皆为诈骗套路,务必警惕,护好钱袋。
巴彦淖尔晚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