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杭锦后旗二道桥镇东方红村万亩粮食高效高产示范园区,村党支部书记高建军正带领村民们收割燕麦草,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排排整齐的燕麦草被割倒,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条金色的绸缎。
近年来,二道桥镇积极探索“统种共富”模式,东方红村党支部成立了杨椐城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将1万亩土地交由合作社集中经营。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耕作制度由单一模式向“复种两熟”转变,今年,合作社尝试将1000亩土地进行麦后复种燕麦草,既解决单种小麦效益较低的难题,还能收获一季优质牧草,可实现绿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两茬作物亩均收益可达2800元,较之前农户零散种植亩均纯收入增加了700元左右。
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
“两年前,我们都是单打独斗,每家种个二三十亩地,天天出工,都是人工作业,费工又费时,大家你种一片小麦,我种一片玉米,收益也不乐观。后来通过土地整合,小田变大田,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彻底打破了种植户各自为战、产业不成规模、技术落后、成本高的局面。现在,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还能到合作社打工赚钱,实现了稳定增收,我很认可这种模式。”尝到“统种共富”甜头的村民李伟说。
二道桥镇不仅在连片种植上下功夫,还着力在调结构、引良种、应用先进技术上下功夫。通过前期对比,镇党委和合作社将园区剩下的9010亩种植玉米,选用优质密植玉米种子西蒙3358,采用加厚地膜,“北斗”导航精准播种,种植密度亩均6000~6500株。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和高新技术推广,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同时还能节水增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今年,沙海镇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积极推广“统种共富”模式,按照试点先行、稳妥有序、分步推进的原则,将新红村打造为“统种共富”试点村。镇党委政府充分考虑新红村立地条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相融合,进一步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通过整合耕地,配套建设桥、涵、路、闸、渠等,建设了一批道路畅通、田块规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农田,为实施“统种共富”提供了基础条件。新红村党支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协调作用,宣传推广“统种共富”模式,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目前,沙海镇已有新红村6个组、沙海村2个组共15000亩土地加入。
“‘统种共富’是我们推动培育本地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借鉴‘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路上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镇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统种共富’的新型土地经营模式,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总量增收益、农民增红利。”沙海镇党委书记王少伟说。
“统种共富”模式是新时代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自发性改革创新。下一步,杭锦后旗将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形成社会合力,持续推广“统种共富”模式,真正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