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烂腌菜,是河套菜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酸白菜、腌黄瓜、腌蔓菁、腌芥菜等以外,烂腌菜可谓是河套人餐桌上一道老少喜欢的名菜。
烂腌菜的原料丰富多彩。深秋季节,一年的蔬菜悉数收获,形状各具特色,颜色异彩纷呈:圆圆的土豆,翠绿的白菜,橙黄的萝卜,紫色的蔓菁,白里透红的心里美,鲜嫩白皙的大蒜头,颀长的芹菜,火红的辣椒……除了土豆单独储存、白菜独立进瓮外,其他都是腌制烂腌菜的好材料。
烂腌菜与腌黄瓜有着明显的区别。腌黄瓜也是河套人非常喜欢吃的一道下饭菜,它以整条腌制为主,辅以大蒜、辣椒、芹菜、萝卜等,是典型的大杂烩。从时令上来说,腌黄瓜要比烂腌菜早一些。一般到了麦收季节,黄瓜就可以腌制了。开始比较单一,只有黄瓜和大蒜、辣椒等,但随着秋季蔬菜的收获,腌制在瓮中的内容就日趋丰富,心里美、萝卜、芹菜、芥菜等纷纷进入与之为伍。闻着酸甜扑鼻的咸菜味儿,吃着脆铮铮的腌黄瓜,真让人口舌生津,馋涎欲滴。我在农村任教时,家中每年都要腌制一小瓮酸黄瓜。那时招待客人也没什么下酒菜,一盘腌黄瓜就可以摆个酒摊子,而且人们喝得兴致勃勃,热火朝天。所谓的“咸菜一盘,喝个没完”,就是说的那个时代喝酒的事儿。
烂腌菜突出一个“烂”字。它诞生于艰苦岁月,所谓“烂腌菜作糕馅——穷凑合了”,就是当时生活的写照,一路走来,本色始终未变。它简单易做,其主要原料是蔓菁、黄萝卜、芋头、心里美、芥菜等。河套民谚:“长蔓菁,板(扁)芋头,要吃萝卜小屁股。”制作烂腌菜,聪明的河套人自然要选这些“优等”材料,而农家大嫂个个都是腌制烂腌菜的能工巧匠。大集体时,夏收后人们就忙着种秋菜,除了大白菜以外,还要种喂猪的蔓菁。到了秋天,人们将蔓菁、萝卜、芥菜洗净,用镲子镲成细丝,再放些红辣椒丝、盐,然后装入陶瓷罐子中(人口多者放入瓮中)盖严实,放在热炕头上,两三天就发酵了。闻着那鲜美的味道,人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食用了。每次吃饭,这道很普通的菜大受人们推崇,常常与主菜平分秋色。吃着金黄色的窝头和糜米饭,就着酸甜可口的烂腌菜,那真是怡然自得,惬意至极。
烂腌菜由于制作简单且发酵快,所以边吃边制作,往往能从第一年的秋天吃到第二年的春天。在困难时期,它发挥了同苦菜一样重要的作用,在河套人的三餐烟火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多数人入住楼房后,腌制烂腌菜受到了种种制约。一是地方小。不像农村住房宽敞,储存材料有地窖,腌制品既可放在凉房内,也可放入正房中。二是腌制的原料需要去菜市场采购,往往会出现缺这少那的现象。三是一些年轻人不会或懒于制作这道小菜。然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因陋就简地制作这道百吃不厌的农家菜。
随着蔬菜市场的繁荣,有的人按照季节的变化腌制下饭菜,以调节口味,做到了“腌菜随着节令走,酸甜苦辣各不同”。黄瓜上市了,他们会买回来洗净切段挤掉水分,再熬醋酱、加蒜辣,制成脆圪铮铮的油黄瓜。芋头上市了,他们会及时从市场购回,削皮切条腌制成略带辣味的“嘎嘣嘎嘣”作响的蹦蹦菜。圆白菜(甘蓝也可)上市后,他们会切成条,与芹菜段、萝卜条拌在一起,腌制成酸甜适中的泡菜。蔓菁、芥菜上市了,他们会按照旧章法,腌制成烂腌菜。
生活水平提高了,蔬菜种类齐全了,制作方法多样了,吃法更加精细了,但总是忘不了坐在农家炕头上,就着烂腌菜品尝生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