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文化大家谈 | 为河套文化溯文源、拓文脉、壮文气,他们这样说(三)
发布时间:2024-10-21 10:28:48 记者:杨青 刘蓓尧/文 胡东育/图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10月16日召开的河套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交流会上,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河套文化溯文源、拓文脉、壮文气。本报推出与会专家学者访谈,一起来听听他们对于河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真知灼见。

  1730968996625058595.png

  内蒙古草原文化博物馆馆长、原内蒙古博物馆馆长邵清隆

  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

  河套文化研究已历经二十余年,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天赋河套”品牌如今已深入人心,这正是河套文化研究深厚底蕴与丰硕成果的具体体现。

  河套文化研究始终保持着较快的步伐,然而,我们也需认识到,河套文化研究尚存在提升的空间。例如,我们应聚焦于共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框架下,结合北疆文化的独特背景,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河套文化的研究,使其迈向新的高度,在未来取得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河套文化研究的深远意义在于将文化力量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劲动力,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激励大家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展望未来,河套文化研究需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续写河套文化研究的新篇章。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郑君雷

  从考古学的视角探析河套文化

  北疆文化包括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有比较重要的内涵特征,这些特征在河套地区都有充分的体现。

  北方长城地带在中国考古学上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概念,其重要特征是自然条件制约、大量移民、兴修水利等,这些都是考古学研究里非常重要的内容。河套文化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与北方长城地带有高度的匹配性,正是由于河套地区农牧交错,形成了一种南下的游牧人和北上的农耕居民共同生活的特征,所以借鉴考古学研究河套文化,对河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今后,巴彦淖尔可以多组织一些学术研讨宣传推介活动,为学术界搭建平台,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程钢

  充分挖掘河套文化中蕴含的水利文化价值

  河套地区处于农牧交错的地带,自古就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理解河套地区的历史是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河套文化有许多深刻的内涵有待挖掘与考究,尤其是河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如当地人民自主开发的清末八大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河套的水利工程至今都在地区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套的水利文化不只是文化遗产,更是活的文化。从文学和历史交融的角度看,围绕河套文化还有许多课题可以进行研究。希望未来加强与河套地区的联系,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研究水利工程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