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安反诈警情通报,10月1日—13日,我市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刷单返利诈骗,占比38%;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占比25%;贷款、代办信用卡诈骗,占比13%;虚假购物、服务诈骗,占比12%;其他类型诈骗,占比12%。
案例一:收到老板、熟人转账指令,千万别惯着,该问问,该“怼怼”
乌拉特后旗某公司会计王女士收到一封账号昵称是该公司“老总”名字的邮件,要求其加入公司QQ办公群,王女士入群后发现群里还有几名昵称为该公司员工名字的成员,“同事”们在群内谈论客户事宜,在王女士放松警惕后,“老总”称有两笔急款共计15万元需要汇给客户,王女士遂按“老总”指令转账,后电话询问才知被骗。
案例二:网络姻缘一线牵? 小心,这可不是什么天赐良缘,很可能是一个诈骗陷阱。
乌拉特前旗李女士近日通过某社交软件认识了一名自称在国外做军医的男士,经过一段时间的聊天,两人感情逐渐升温。某日,“国外军医”声称执行任务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奖励,放在他那里不安全,要快递给李女士,随后以运费、保险费、被海关扣留等理由诈骗李女士超13万元。
警方提示
1.各位财务工作者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要求,针对QQ、微信要求的转账汇款,必须经过公司老板、负责人当面或电话核实确认。一旦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2.你以为在网络上碰到的“另一半”,很有可能只是盯着你钱包的罪犯。凡是遇到需要转账汇款的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多防范、少轻信,发现上当受骗时应立即报警,及时止损。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到“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
“不转账”: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不透露”:任何情况下,均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