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强化种苗供给 夯实生态根基
发布时间:2024-09-09 09:35:02 记者:张杰 文/图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日,记者在全市最大的单体沙生灌木育苗良种繁育基地——磴口县千亩沙生灌木育苗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看到,4月底播种的梭梭和大田栽植的四翅滨藜长势旺盛。据悉,该基地总建设规模达1000亩,由300亩良种梭梭育苗繁育区、500亩良种四翅滨藜育苗繁育示范区、100亩良种文冠果育苗繁育示范区和100亩花棒、沙拐枣、沙冬青、华北驼绒藜等良种育苗示范区组成。

  “基地采取规范化大田种子育苗、机械化播种,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科学管理、合理控肥,繁育适应本土生长、防风固沙效果好的沙生灌木种苗,为‘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充足的沙生种苗储备。”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说。

0907001_005_01_s.jpg

乌拉特后旗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育苗基地

  植树造林,种苗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绿化、合理配置的原则建设保障性苗圃,着力培育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树种,为“三北”工程建设提供种苗保障。去年12月,国家林草局印发《国有林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我市有7家林场入列,其中,乌拉特后旗新红林业管护中心、五原县林业管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入选“三北”地区国家种苗基地试点。

  今年,我市争取列入自治区保障性苗圃5处,完成各类乡土乔灌苗木和沙生品种育苗4039.59万株,为重点生态工程提供品种对路、品质优良的林草种苗。保障性苗圃建设以旗县区国有林场为依托,发挥林场土地、人员、技术优势,培育梭梭、沙枣、柽柳、紫穗槐、柠条、新疆杨等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苗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疫、标签等制度,健全苗木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做到种子来源清楚、苗木去向清晰、质量可追溯。市林草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监督指导,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开展绩效目标考核,全力保障“三北”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需求。

  其中,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现有保障性苗圃500亩,今年共培育沙林杨、新疆杨、紫穗槐、沙枣、杜梨、梭梭等苗木1000多万株。从4月份开始,林场就大力培育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逆性强的灌木等乡土树种苗木,采用扦插育苗的方式培育杨树、柳树等乔木,采用播种育苗的方式培育杨柴、紫穗槐等灌木,为培育优质壮苗和保障苗木安全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原县林业管护中心现有保障性苗圃500亩,苗圃基础设施完善,育苗设备齐全,育苗技术积累较为成熟,并建立了病虫害监测站、区域小型气象监测站、防火物资储备库和检查站等,今年共培育细穗柽柳、柠条、紫穗槐、盐松、金银木、东北连翘、红叶榆叶梅等26种苗木1000多万株。

  乌拉特后旗新红林业管护中心现有育苗地500亩。近年来,该中心在育苗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获评全国种苗基地试点。今年共培育新疆杨、梭梭、柠条、白刺等各类苗木1000万株,预计未来苗木年出圃量可达900万株以上。

  乌拉特前旗东风林业管护中心(原佘太苗圃和东风苗圃合并后更名)现有保障性苗圃213亩,新建温室育苗大棚3栋,并配套了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推广使用营养杯育苗技术。今年共培育樟子松、柠条、酸枣、云杉、小美旱杨、榆树等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苗木400多万株。

  杭锦后旗林业管护中心现有保障性苗圃300亩,多年来持续开展苗木引种、试验、培育、生产、抚育和管护工作。今年已培育新疆杨、柠条、细穗柽柳等苗木600万株。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保障性苗圃建设,进一步扩大苗圃规模,提高苗木品种质量和数量。加强保障性苗圃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育苗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育苗成本,为我市“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和国土绿化提供优质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