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支持是助力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农业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土壤改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赋能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助力“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到7月末,全市涉农贷款(新口径)余额达664.12亿元,同比增长1.31%。
金融助力节水设备生产
写好河套地区“水文章”
内蒙古亨通塑胶有限责任公司是乌拉特前旗一家生产毛管、喷灌设备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生产的贴片毛管流量小、滴水均匀,原来浇1亩地的水现在可以浇3到4亩地。良好的节水效果就是“金字招牌”。年初以来,订单纷至沓来,公司原有的产能远远跟不上新增订单需求。“早想扩大生产规模了,但是资金不充裕,只能一拖再拖。多亏工商银行把我们纳入节水设备生产支持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280万元的税务贷全程线上审批,一周内到账。”提到即将实现的增产扩容,公司总经理崔旭军难掩心中喜悦。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巴彦淖尔时指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牢记总书记嘱托,一年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会同水利部门加速推进“节水贷”融资服务工程,建立节水企业“白名单”推送制度,创设“再贷款+节水”支持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高质量的金融供给为河套地区农业节水增效提供坚实保障。到今年7月末,全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达56.77亿元。
金融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盛夏时节,在磴口县隆盛合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喷泉状的水雾均匀地润泽着田里的玉米。项目区内沟渠畅通、田块平整。作为该项目的承建方,润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年来先后在磴口县流转土地1.13万亩,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和小麦,带动周边4个村的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但是,企业负责人黄伟最近为后续的建设资金发起了愁。此时,正遇上磴口县信用合作联社入户走访。了解到企业的需求,联社为企业开辟了资料收集、贷款审批快速通道,一周内将330万元贷款发放到账。提到这笔资金,黄伟直说是“雪中送炭”。
今年,我市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58.85万亩,到7月末已开工136.49万亩。高速推进建设进程的背后,是金融力量的稳固支撑。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紧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再贷款牵引带动功能,撬动信贷资金精准“滴灌”相关领域,让农田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添底气”、农民增收“有信心”。 1—7月,全市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5.87亿元,为6245户经营主体减少融资成本2485万元;7月末,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贷款余额达14.7亿元,同比增长11.8%。
金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含金量”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好的肥料不仅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质量,还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内蒙古沃力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以研发生产生物有机肥、盐碱地改良剂为主的新型科技公司。“我们生产的有机肥不含虫卵、杂草种子和有害病菌,可以大幅节约农户的劳动管理成本。”说起自己的产品质量,企业负责人徐永伟非常自信。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针对沃力丰生物这样生产有机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国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积极创新产品服务,推广运用“惠如愿·专精特新贷”服务方案,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为企业轻装上阵、快速打开市场保驾护航。“今年以来,我们已经为3户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发放贷款1500万元。”该行信贷人员黄雅迪说。
有机肥生产加工产业既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的重要领域。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大力落实与多部门共同出台的《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市的实施方案》和《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等多份文件,围绕涉农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与自主创设的“再贷款+科技金融”支持模式有机结合,推动全市金融机构抢抓政策机遇、释放政策红利。上半年,全市累计通过“再贷款+科技金融”模式为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16亿元,帮助减少融资成本233.61万元。7月末,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达4.09亿元,较年初新增2398.26万元,同比增长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