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临河区干召庙镇农光村,登高远望,阳光照耀下的玉米株透着翠绿的色泽,宛如绿色“地毯”,连片种植的万亩玉米良田绘出好“丰”景。
“产业是引领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今年,我们扩大玉米种植规模,一共连片种植了15000亩玉米,同时,镇上的技术人员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指导,以科学种植模式壮大富民产业,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临河区干召庙镇农光村党支部书记乔振海说。
连片玉米绘“丰”景
近日,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员走进大佘太镇玉米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区,为种植户送去生物菌剂,并详细介绍了使用方法,解答了种植户在当前玉米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今年,大佘太镇玉米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区使用了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从种到收,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这块地种植的密度是每亩7300株以上,还有一块地密度达到每亩8000株,通过这样一个高密度种植创造高产。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品种筛选、生物菌剂对照实验、密度实验等,想通过多项试验完善现有的技术模式,为明年开展试验示范奠定数据基础。”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姜志明指着示范区内的一块玉米田说。
我市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玉米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近600万亩。今年,全市各级农牧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重要部署,“一盘棋”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年”行动,积极创建整建制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市,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我市积极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团队对接,签订《巴彦淖尔市整建制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市合作协议》,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为支撑,整合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绿色高质高效和优质高效增粮行动等项目,大面积开展单产提升技术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同时,由市、旗县区农技人员组成百余人技术服务小组配合中国农科院技术团队,锻造了一支支撑全市大面积玉米单产提升的技术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培训,推广密植技术。
目前,全市已建设5个自治区级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和2个市级示范县(五原县、磴口县),落实玉米单产提升示范面积63万亩,涉及39个乡镇,落实新型经营主体125个,落实园区综合性单产提升园区66个,园区总面积26.97万亩,辐射带动10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