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佘太镇:加大品种改良 推动畜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15 11:35:30 通讯员:唐杰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饲料加工、清理料槽、健康检测、清扫圈舍……近日,来到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中海禾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基地,处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圈舍里的西门塔尔牛毛色白棕相间、体格壮硕、肌肉丰满,正“哞哞哞”地叫着等待饲养员的投喂。

  中海禾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规划用地660亩,一期二期共投资1.5亿元,第三期投资预计达9700万元,虽然投入资金规模庞大,但村党支部及负责人信心满满。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坚持优选品种、科学饲养,通过优化政策利用,拓宽销售渠道,使养殖产业在带动当地乡村振兴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持续带动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合作社现满载存栏数量可达4500头。经过不断地购入肉牛及销售区外,现合作社肉牛存栏数量为1700头,通过进行技术改造、厂房建设、提档升级,计划年底总出栏量达3600头。”谈及现有规模,中海禾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永红满脸自豪。

  魏永红介绍,中海禾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肉牛主要为西门塔尔牛,肉价高、产肉量大、生长速度快,同样年龄的牛,其产肉量比在农村常见的土牛高很多,经济效益可观。通过几年的发展,中海禾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肉牛养殖舍22栋、烘干塔1个,配套建设有饲草料加工车间、冷库等基础设施。

  “合作社的肉牛由我们统一管理,统一进行疫苗接种,并且会有防疫员定期过来对动物抽血,进行疫病监测。”大佘太镇农牧站站长张慧介绍。

  牛圈围栏上每隔几米就挂着一块酷似黄油的砖块状物体,牛儿会争相围拢过来舔食。“这个砖是我们专用的微量元素舔砖和盐砖,相当于人吃的保健品,牛吃了能提高免疫力。”魏永红笑着说。

  去年,合作社重新整修了养殖基地,牛舍、饲料间、粉碎机、搅拌机全部提档升级,基地中央还加装了不锈钢分栏食槽。现在,养殖基地牛舍焕然一新,为肉牛的健康发育、疾病预防增加了硬件保障。

  “硬件”提升,“软件”升级也不能落下。合作社邀请专家来为养殖基地的工人现场授课、答疑解惑。“现场授课、手把手示范的效果很明显,一些困扰大伙好长时间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在配饲料、做防疫、科学保育上更下功夫了。”魏永红说。

  近年来,大佘太镇巧念养牛致富经,不断推动肉牛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探索成立肉牛产业党支部,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产业党建链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培育引领肉牛产业发展主力军,育强增收致富核心力量。

  致富不忘村民,中海禾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聘请的工人大多都是本村人,共带动近120个工作岗位。“中海禾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现在每月工资5000元,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育种育肥养殖、种植牧草、检疫防疫知识,生活越来越好了。”合作社员工刘根旺高兴地说。

  除了吸纳附近村民进场干活外,养殖合作社与农户开展合作,为农户实现保底收益。过去,养殖户由于规模小、产品少、饲养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不明显。合作社与周边村民进行合作,通过“公司+农户”的销售模式,集中管理,统一销售,帮助村民拓宽渠道,比养殖户自己到市场上单卖每公斤多1.5~2.5元,平均每头牛能增加近1000元的收益。

  现如今,畜牧品种改良已成为大佘太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