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群众“近”享优质医疗服务
发布时间:2024-08-15 09:25:04 巴彦淖尔日报记者:希吉乐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两分钟就拿到了临河区人民医院出的报告单,太方便了!”在临河区曙光乡卫生院就诊的群众李秀萍说,“最近因为咳嗽、气喘想到医院看一看,听说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享受到临河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我就来这里做检查了。”

  这样便捷的诊疗服务得益于临河区医共体的建设。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做完心电图后,数据会在30秒内传输至设在临河区人民医院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由那里的医生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这种模式提高了诊断效率,确保了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与治疗方案,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近年来,临河区人民医院不断优化远程会诊服务模式,让患者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除了临河区的专家远程会诊中心,还连接了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的权威专家,让群众就近少花钱即可享受一对一的服务,实现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上级医院的诊疗服务。

  据了解,临河区人民医院及28家基层医疗成员单位以医共体十大中心为支撑,形成1个急救中心、2个急救分中心、10个急救分站,通过互联网搭建远程影像实时诊断、远程心电实时诊断、远程医生会诊在线等医疗服务平台,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7月底,磴口县沙金苏木中心卫生院、包勒浩特卫生院、协成卫生院、公地卫生院、渡口镇卫生院挂牌成为县域医共体的5所分院。磴口县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将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派驻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开展坐诊、教学查房、病历讨论等,加强分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与预防,并拓展新业务,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能力,有效衔接双向转诊工作。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路径,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把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因地制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康巴彦淖尔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我市已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9个,搭建起“总医院+分院”的组织架构,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利用实施“千县工程”项目契机,加强急诊急救等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实现大病重病不出自治区、一般病不出市县、“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通过整合资源建体系,全市形成覆盖7个旗县区19家医院、12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9家嘎查村卫生室的诊疗新格局,形成“县强、乡活、村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通过创新模式优服务,全市总结推广数字赋能新模式,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建成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推行“基层接诊、县级诊断、结果互认”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构建起医疗卫生服务新生态。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场体制性变革、结构性调整、格局性重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完善医共体外部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群众健康,让健康巴彦淖尔建设更加可视可感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