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前旗开启生物防治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8-08 10:34:21 通讯员:贾甜 王泽浩 文/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这段时间,正值葵花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蓟马对葵花造成危害的高峰期。近日,在乌拉特前旗新安农场二分场50亩连片葵花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遥控指挥下徐徐起飞,沿着葵花田喷洒出蓟马的天敌——植绥螨,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

喷洒植绥螨

  这是乌拉特前旗实施的首次大规模无人机投放天敌生物防治,也是一次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植绥螨主要捕食的是蓟马、红蜘蛛、蚜虫、粉虱等一些小型的或者微小型的农业害虫,植绥螨是属于广谱性的一种捕食性天敌,对农作物没有害。”乌拉特前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农学教师刘俊清说。

  蓟马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性较严重的害虫之一。每年在向日葵开花后是蓟马的高发期,以前,农民需要喷洒农药预防害虫,不仅耗时费力,防治效果也不理想。为此,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乌拉特前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同研究探索用“蓟马天敌”植绥螨实施绿色防控,不仅生态环保,还能提高向日葵品质。“我们通过3~5年的研究从几十头扩繁到现在的几千万头。向日葵一亩地要放30万~50万头植绥螨,可以有效地控制蓟马。将来我们要继续扩繁,在温室里面、向日葵或者是玉米地里大面积投放,捕捉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刘俊清说。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这种‘以虫制虫’也是一种新模式、新探索,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正式落地并且实施的话,对农户来说每亩地除锈的药剂就可以减少30毫升~50毫升的使用,并且葵花的整体质量也会提高,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任尚说。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在全旗范围内采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