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丨磴口县:党建领航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8-08 10:17:27 通讯员:郇科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磴口县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目标,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党建工作和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以“党建+”模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绘就一幅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画卷。

  “近年来,磴口县通过打造‘一镇一品’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依托,强化嘎查村、社区队伍、矛盾调解队伍、党的民族理论宣讲队伍、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融入到城市建设、民生保障,更融入到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巴彦高勒镇党委书记李泽说道。

  磴口县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后制定印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磴口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磴口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345工作法实施方案》《磴口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全县各级党组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编制《磴口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规划(2024—2027年)》,打造“一线一路一园、三工程、三区、四基地”为总体布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到各项中心工作之中,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形成促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西环社区党总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特色贯穿、提升服务、兴办实事理念,不断推动辖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据西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海燕介绍,西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民族团结进步读书角、石榴籽驿站等功能室,开设了“石榴籽大课堂”,已经成为一个居民想来、愿意来、盼着来的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

  磴口县深化党建引领,构建互嵌式多元体系。以“1+N”区域化党建工作为载体,全面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目前,各社区与81家共建单位联合开展路灯修建、环境清治等各类活动130余次。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创建了沿河沿山沿沙“旅游+民族团结”精品线路3条,规划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观摩线路2条。依托“我们的节日”,邀请乌兰牧骑及组织辖区内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表演活动。

  近年来,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把群众组织起来,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功注册2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其中瑞锦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计入股1580余万元,带动290名党员群众自愿入社,有效解决党支部发展集体经济没有路径、组织群众没有抓手、农民增收途径单一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党支部有作为、农民得实惠、集体有增收。

  磴口县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党建聚力、服务聚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为民服务中,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积极协调多方力量和资源,1651名在职党员深入社区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理论宣讲,切实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党员联系各族群众、党员反映各族群众心声的方式,畅通村民诉求反馈和问题解决渠道。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持续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万企兴万村”行动共形成企村结对发展意向23对,实际投入资金48882.37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户4500户9199人,带动脱贫户615户1021人,在乡村振兴中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将党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