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先锋·星耀北疆 | 乌拉特前旗:做好人才引育文章 激活“人才引擎”动能
发布时间:2024-08-06 09:19:42 记者:希吉乐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在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现代农牧业发展等重点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43名;在东立光伏、大中矿业等龙头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6家、科技小院5家,打造特色产业及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8家……近年来,乌拉特前旗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在招才引智、培养服务上做好文章,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在“筑巢引凤”上务实功。乌拉特前旗统筹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集聚。主攻产业引才,围绕“一环两带、八大产业”规划布局,在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现代农牧业发展等重点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43名,在东立光伏、大中矿业、禾兴农业等龙头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6家、科技小院5家,打造特色产业及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8家,以人才振兴助推产业振兴。主攻合作引才,加强与高校、企业的联系对接,建立校企地长期合作机制,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现代牧业(集团)公司签订“青苗计划”人才引育发展项目,每年培养18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与包头师范学院签订“UGS”校地合作人才引育发展计划,开展基础教育、青年人才培养等5个项目的合作,有力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主攻民生引才,加大教育、医卫、农技等人才定向培养和招录力度,招聘缺科教师、医生及其他事业人员253人。积极对接人才项目,吸引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00余名青年人才来乌拉特前旗实习实训。

  在“培育孵化”上出实招。乌拉特前旗整合各类人才资源,积极搭建选育平台,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现有人才潜能。用好专家人才资源,深入开展“三服务一促进”“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等活动,280名专家人才瞄准基层发展需要与群众需求,开展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123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500个,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力军”。深挖本土人才潜力,深入实施“鸿雁领航”人才计划,加大对文旅、电商、特色种植养殖等方面人才扶持力度,持续做优做细“乡土人才蛋糕”。20余名本土人才活跃田间地头,利用“田间课堂”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186名,带动推广玉石、根雕、芦苇画等产业助农致富。强化青年人才锻造,把急难险重一线作为青年干部人才的“练兵场”和“试金石”,实施选调生“墩苗”计划,34名选调生进村开展“七个一”行动,其中一名选调生的国情调研报告荣获全国二等奖。依托20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立“乌拉特前旗手工艺创作创新工作室联盟”,培养青年技术人才252名,带动群众就业1020人。

  在“拴心留人”上求实效。乌拉特前旗全力营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更多人才看上乌拉特前旗、爱上乌拉特前旗、创业腾飞在乌拉特前旗。从机制上强化保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锚定乌拉特前旗“六个发展定位”“培优蓄能十五项工程”,成立由旗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健全完善“四个一”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党管人才工作制度》等,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从情感上拉近距离。树立“店小二”服务意识,落实关心关爱专家人才十三条措施,开展“即时咨询、全程帮办”业务,在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小事”32件,开展人才座谈会、人才服务日等系列活动15场次。从氛围上凝聚人心。打造“人才驿站”14个,建成2支59人的服务专员队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举办人才主题沙龙15次。表彰“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先进集体、团队及优秀个人14名,发放人才奖补及春节慰问金36万元,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了乌拉特前旗专家人才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