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丨前旗:以文铸魂 用情聚力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4-08-05 10:32:04 通讯员:高燕霞 文/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用情服务凝心聚力,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盛夏时节,一场专属草原的那达慕民俗文化盛会在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举办,吸引了苏木及周边200余名各族群众前来参与观看。搏克比赛现场,搏克选手身穿铜钉牛皮坎肩,脚蹬皮靴,各展绝技,分组逐队较量,力量与智慧的碰撞让现场热闹非凡。赛马场内,骑手们策马扬鞭,英姿飒爽,你追我赶,风采尽显,引得现场观众纷纷呐喊助威。整个活动现场不时传出欢呼声、喝彩声,让夏日的草原沸腾起来。

西部民歌会演出现场(资料图)

  “那达慕是草原的盛会、文化的盛宴,是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旅融合、展示民族风情的重要载体。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各民族群众间交流感情。”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宣传委员辛瑞说。

  搭建活动平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各族群众心中,画好民族团结的同心圆。乌拉特前旗依托“一站三节”(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邻里节、文化节、传统佳节)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旗、镇、村、组四级志愿服务组织,深入农家炕头、田间地头,以畅谈交流的方式让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深入人心。旗内各学校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讲一讲”等活动,促进文化交融互鉴。另外,每年一届的“魅力乌拉特”中国西部民歌会是近年来乌拉特前旗精心打造的一个特色群众文化品牌,通过“以歌会友、以歌传承、以歌交流”的形式,不仅促进中西部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交流与发展,展示各地各民族的原生态民歌,推动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鼓励创新和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不断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团结稳定、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

  以文化人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情服务凝心聚力共促经济社会发展。乌拉特前旗通过构建“贴心网”,搭建“连心桥”,切实为群众办好“暖心事”,共筑“同心圆”,使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形成了互嵌式的社会环境,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载体,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增进各族干部群众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

  “阿姨,这是给您的‘暖心服务卡’,上面有我们社区网格长的电话,还有阳光水业、辖区派出所、管片民警、政务服务中心等联系电话,您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寻求帮助。”近日,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瑞泰社区工作人员在大走访活动中,为每一个网格张贴“网格连心卡”,同时将一张张“暖心服务卡”送到辖区各族老年居民手中,以实际行动解决辖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因腿脚不便遇到困扰不懂得如何在网格微信群中求助的困难。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城镇社区通过整合辖区包联单位、志愿服务队等力量,搭建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纠纷化解等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住房、就医、社会救助等服务,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全面交往、深度交流。同时,全旗坚持加强网格力量配备,在全旗11个苏木镇的93个嘎查村组建网格667个,配备网格长707名,网格员2999名;在全旗15个社区组建网格192个,配备145名网格长、384名网格员,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苏木镇”,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另外,全旗一些窗口办事单位,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的规定,立足解决各族群众的实际困难,将“延时服务”常态化,让群众切实感受服务提速增效带来的便利,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今年上半年,全旗“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到431项、简化办事程序117个、压缩办理时限23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