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甘其毛都口岸“十二进七出”智能卡口处,一辆辆满载煤炭或铜精粉的货车有序排队依次入关,平均每辆车仅需十几秒钟即可完成过卡。
与此同时,淖尔中慧监管场所里,一辆辆AGV无人驾驶车从蒙古国AGV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出发,吊装上装满煤炭的集装箱后,沿着指定路线自动导引有序通关。中央控制室内,操作员监控着整个流程,在正常流程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所有的智能AGV车辆都是通过磁钉导航定位,按照预设好的规划路径运作。整个专用通道内共铺设了6000枚磁钉。”指着电脑上粉色的运行轨迹,淖尔宝慧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告诉记者。
7月5日,内蒙古淖尔中慧物流有限公司(淖尔中慧AGV智能通关及海关监管场所)开始试运行,蒙古国与我国的AGV园区间的跨境通道也正式开通。“目前,我们监管场所内的机械设备还在调试中,预计10月正式运行。”内蒙古淖尔中慧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博说。
作为全国首个陆路口岸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项目,甘其毛都口岸AGV跨境运输业务涵盖货物进出口、智能通关、仓储管理等全方位服务。AGV专用通道全长4.7公里,路宽16米,为双向四车道,由“两进两出”智能卡口和专用道路构成,通过配套专用通道和智能通关系统,实现口岸跨境运输的无人驾驶和智能通关。
淖尔宝慧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说:“专用通道上的AGV配有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提供最优路线。遇到运行路线拥堵,系统便会重新规划。除了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外,AGV车辆还能自主诊断故障、监控电量,是工作、‘生活’都能够自理的‘优秀员工’。目前,我们有60台AGV车辆,每台车额定载荷70吨,重载最高时速18千米,空载最高时速可达25千米,过货量预计可以达到每年1000万吨。”
如此智能化的场景,让人很难与30多年前只有两顶蒙古包的甘其毛都联系起来。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我市乌拉特中旗境内,北接矿产资源富集的蒙古国南戈壁省。这里早在明朝中叶就有布帛易马式的边民互市;1989年搭起两顶蒙古包,被辟为中蒙边境贸易临时过货点,进口皮张、绒毛和肉食品等畜产品,出口日用品;2009年实现常年开放后,过货量连年“井喷”,成为蒙古国优质煤炭、铜精矿入境我国和我国绿电输蒙的能源走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甘其毛都加快通关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货运通道改扩建工程,推广集装箱、双挂车运输进口矿产品,新建保税仓库、环保煤棚等监管作业场所,建成原煤专用通道、“十二进七出”货运通道等。
从“两顶蒙古包”到“开放桥头堡”,从边境贸易临时过货点到中蒙能源大通道,口岸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区域优势发展壮大,过去的边陲小镇实现大变样。
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不断提升口岸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我们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甘其毛都口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副主任贺其叶勒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