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巴麦13号”在五省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发布时间:2024-08-01 09:12:24 记者:黄景莲 张雯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开栏语 

  蓝图绘就征鼓响,扬帆破浪正当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巴彦淖尔日报今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栏目,反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0801001_005_01_s.jpg

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示范园机收现场 本报记者 丁宁 摄

  今年,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示范园迎来大丰收。该示范园种植小麦1.04万亩,辐射周边村组种植小麦5万亩,统一种植“巴麦13号”品种。狼山镇光明村八组村民李新明说:“今年我种了65亩‘巴麦13号’小麦。这个品种的小麦颗粒饱满、产量高。”

  市农科所研究员闫文芝说:“‘巴麦13号’是西北春麦区国审中优质强筋品种,适合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种植。该品种产量高,2017年推广以来,在我市平均亩产1000斤以上,较主栽品种‘永良4号’亩增产100斤以上,2023年创造内蒙古小麦高产纪录亩产1366.82斤,是小麦单产提升首选品种。”

  对狼山镇“巴麦13号”万亩示范片的20余位农户进行的回访显示,“巴麦13号”亩产在1100~1200斤,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认可,也进一步激发了种业企业运营该品种的热情。

  今年,杭锦后旗的9.87万亩小麦也迎来了丰收。双庙镇继丰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刚介绍:“我们今年种植了‘巴麦13号’和‘永良4号’,并对全村的小麦生产进行全程的技术指导,进行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每亩能比往年增收1000元左右。”

  近日,市农科所与西蒙种业公司联合在临河农场举办“巴麦13号”小麦品种的经销商观摩会,西北地区部分经销商和“巴麦13号”选育团队成员等参加。经销商们纷纷表示将加强与西蒙种业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巴麦13号”小麦品种的推广力度。

  此前,内蒙古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和内蒙古优势特色小麦育种联合攻关团队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举办“巴麦13号”小麦品种订单推广暨田间观摩培训会,以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集成与示范推广,助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通过田间观摩发现,“巴麦13号”长势明显超过“永良4号”。经现场抽样对比,“巴麦13号”平均比“永良4号”多3~4个小穗,穗粒数平均多8~10粒。在当地“巴麦13号”小麦套麻子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下,亩收入可达4000~5000元,较常规种植亩增收3000元左右。观摩培训现场,相关合作社及企业签署了10万斤“巴麦13号”订购合同。

  据市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杨蕾介绍,“巴麦13号”育成以来,课题组一直采用三圃制繁原原种,为种子企业提供合格的原原种,从源头保证种性不退化,在种子质量方面给经销商吃下了定心丸。

  据了解,“巴麦13号”是由市农科所和兆丰小麦产业化研究院合作选育的本土优质蒸煮类专用小麦品种,是“十三五”期间西北春麦区仅有的3个国审品种之一,入选自治区十大农牧业科技成果。该品种在产量、适应性、抗病性、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方面全面超越河套小麦传统品种“永良4号”,成为新一代河套小麦品种的引领者,我市对其大力支持和重点推广。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向‘五年见成效’转变的关键之年。目前,‘巴麦13号’已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农牧业科技成果研究投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市农科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