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 获各琦苏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沙产业
发布时间:2024-07-26 10:27:22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科学化防沙治沙,大力发展沙产业是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及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乌拉特后旗获各琦苏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梭梭等沙生植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沙产业,向沙窝子要“效益”,让曾经的戈壁滩变身成为添绿又生金的“聚宝盆”。

  七月的戈壁炎暑逼人,这段时间在获各琦苏木的天然梭梭林里,牧民们忙着雇用工人抢抓工期,补种肉苁蓉,大家顶着烈日干得起劲,这一片片的梭梭林就是牧民增收的“希望林”。这几天牧民祁成堂家的肉苁蓉刚刚接种完毕,每天一有空他便会到梭梭林里看一看,同时他还要忙着归整第一批采挖回来的肉苁蓉,让它们自然风干。

0724005_002_01_s.jpg

给梭梭苗浇水

  “今年春季我们采挖了1吨多的肉苁蓉,一边采挖一边进行补种,这次雇了20多名工人,又种了2000亩肉苁蓉,苁蓉种进去以后,平时的管护也比较省心省力,大家种植的积极性也挺高。”祁成堂说。

  祁成堂是获各琦苏木的沙产业带头示范户,他家共有2万多亩草场,其中有5000亩天然梭梭林,他从2015年开始实施梭梭接种肉苁蓉,截至目前共种植了3000多亩。通过梭梭接种肉苁蓉,不仅可以改善戈壁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拓宽牧民的增收渠道,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肉苁蓉是一年采挖两茬,春季一茬秋季一茬,现在的市场价是干苁蓉每公斤120元左右,今年我们预计可以采挖3吨左右,收入4万元到5万元之间。”祁成堂说道。

  获各琦苏木位于乌拉特后旗西北部,是乌拉特后旗3个边境苏木之一,草场面积共计1306.5万亩。从与沙博弈到与沙共舞,近年来获各琦苏木在可持续、可循环、可发展的沙漠治理模式上不断探索,通过政策扶持、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方式,鼓励牧民嫁接肉苁蓉和锁阳等,发展沙产业,走出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获各琦苏木共有70多户牧民加入到生态建设的行列中,完成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共计约3万亩。

  今年,获各琦苏木还延伸产业链条,建起了荒漠肉苁蓉精深加工厂,解决肉苁蓉的销路问题。肉苁蓉加工厂总占地面积6.5亩,包括清洗车间、榨汁车间、调配均值车间、罐装车间和灭菌车间等,主要产品是苁蓉原浆、苁蓉片等,目前已进行了苁蓉原浆产品的试生产工作,即将开始规模化运营。

  获各琦苏木党委书记吉仁朱日嘎说:“我们肉苁蓉精深加工厂整合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50万元,两个嘎查自筹资金100万元,共计投入资金350万元。截至目前,获各琦苏木已建成两个天然梭梭林嫁接肉苁蓉基地,总面积达到了30万亩以上,肉苁蓉年产量保持在100万斤左右。加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后也将会为周边牧民提供25个左右的就业岗位,探索通过更多的渠道带领牧民增收,走出一条‘治沙’获益、‘用沙’发展、‘靠沙’致富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以治沙拉动产业发展,靠产业推动治沙成效稳步提升,如今的获各琦苏木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防沙治沙工作思路。面向未来,获各琦苏木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提高沙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同步发展。

  通讯员:呼格吉勒图 娜仁图亚 杜春 阿拉腾苏布达 白熙熙 敖冉昊 侯旭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