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巴彦淖尔磴口,那里盛产优质瓜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华莱士蜜瓜。“软格溜溜的油糕胡麻油来炸,吃上磴口的华莱士,保管你们不想家……”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河套民歌《夸河套》,唱出了巴彦淖尔人最魂牵梦绕的味道,而这味道中的磴口华莱士尤其让人赞不绝口。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风光资源富集,年日照时数在33OO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虽干旱少雨,但有黄河水的滋养,使得华莱士瓜具有独特的品质特性,不仅糖分积累丰富,而且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1997年,磴口县被国务院中特办批准授予“中国华莱士蜜瓜之乡”称号,华莱士瓜的美名更是不胫而走,火遍全国。
去年七月,陪同三姨一家到磴口领略了华莱士节的隆重和气派,品尝了华莱士瓜的纯香与甘美。旅居台湾的三姨已近耄耋之年,回到阔别50余年的家乡巴彦高勒,正赶上华莱士节,那盛大的节日场面,琳琅满目、香飘四溢的华莱士瓜,熙熙攘攘、兴高采烈的人群让人不自觉地激动、兴奋,瓜田品瓜更是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我们应邀来到获奖瓜农的瓜田时,阵阵浓郁的瓜香扑鼻而来,只见一颗颗金黄圆润的华莱士瓜藏匿在绿叶中,让人垂涎欲滴。瓜农老武父子穿梭在瓜地里,采摘、打包、过磅,动作娴熟,忙个不停。老武听三姨的口音,知是老乡,更加热情地与三姨聊起来,又顺手从地里摘了两颗新鲜的华莱士瓜,笑吟吟地捧在胸前。三姨父敏捷地端起早已准备好的相机,“咔嚓”一声。老武还未反应过来,三姨父已经从他的相机里取出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老武黝黑的脸庞上挂着憨厚幸福的笑容。而后,兴致极高的三姨父又对着瓜田和地头的凉棚拍了若干张照片,还未坐定,老武父子已经切出两托盘鲜嫩的瓜条。那桌上的瓜,有的黄中微绿,一道道纹路就像宋代哥窑烧制的青戈瓷裂纹花瓶一样,晶莹剔透、鲜润绝伦;有的碧绿深沉,浅绿和银白的纹路勾勒出迷离的图案,就像扑朔迷离的印象派画面。我想,这种颜色就是画家来调配也得费一番功夫。三姨父接过来一牙瓜,只见瓜瓤黄中泛青、白里透绿,便又从托盘中取了一牙,那瓜瓤是嫩白色的,越往里则是黄中微微映红,仿佛清纯少女略施薄粉,美而不艳。他那欣赏的样子,似乎不是在端详一牙蜜瓜,倒像是在品评一件宝物。然后,他用浓重的烟台话说:“你们看,这两牙瓜,黄绿瓤的像不像切开的翡翠,黄里微红的不正像清晨的一抹朝霞?”说到这里,他大大地咬了一口瓜,啧啧称赞道:“不一般,真是不一般!甜蜜中有种丝丝的凉爽,汁液中饱含浓郁的清香,难怪你三姨不停地念叨家乡的蜜瓜。”接着,他又作了简单的对比。这瓜皮薄肉厚,吃起来一甜到底,不像有的甜瓜接近瓜皮就寡淡无味,不愧为“瓜中仙品”“天下第一瓜”。
老武见来自远方的客人如此赞赏他的瓜,高兴地合不拢嘴,话匣子也打开了:“这瓜吃起来确实香甜无比,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
“华莱士确实浑身是宝,让我这个长年在外的河套人始终难忘磴口‘乡’滋味。今天终于吃到了正宗的华莱士,品到了家乡的味道,圆了我50年的梦!只可惜老妈不在了……”说到这儿,三姨眼眶湿润了。一生养育了九个子女的姥姥弥留之际就想吃一口华莱士,可大冬天去哪儿找呢?就这样,她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老武接过三姨的话茬说道:“现在科技发达,华莱士实现了一年四季均衡上市。再加上物流和保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什么时候想吃华莱士都能吃到了。 ”
十余天的家乡之旅,我们和远道而来的三姨一家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为家乡的巨大变化而欣喜,为自己是磴口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