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准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和社会良序的运转基石。
诚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巴彦淖尔市以“四个抓好、四个坚持”为建设目标,出台了一项实施方案、四项任务落实举措、48项工作任务和92条具体举措,建立了工作调度通报、督办交办、提示建议、重点约谈4项机制12条措施,创新运用“五星评价”检验工作成效。各级党组织大力实施“党建+诚信”,深入开展“领航共建·诚信争先”行动,强化党建引领联创共建,围绕四大领域诚信建设,组成联创团,打造诚信名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诚信巴彦淖尔代言人。积极探索“信用+”应用场景,综合运用信用评价、信用修复、信用奖惩等措施,把信用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事业深度融合,用诚信为各领域各群体带来更多实惠和利益,激发巴彦淖尔人知信、守信、用信、重信的强大活力。
查堵疏流强化政务诚信
助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市场监管部门推行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
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诚信建设投诉”窗口
推进依法行政,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并开展权责清单梳理工作,完成了29个部门6041条权责事项的梳理。推进阳光政务,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对行政许可和处罚信息进行“双公示”,归集信息4.9万条,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畅通举报渠道,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诚信建设投诉”窗口,并在市12345热线设立了“政府失信行为投诉举报专席”,全天候受理诚信建设相关诉求,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守信重诺深化商务诚信
助力商企信用再上新台阶
市政务服务大厅提供“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服务
建立经营主体诚信档案,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866万余条信用信息数据,较2023年新增140万条,对全市18万个市场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提供信用查询服务20余万次。科研、水利、交通运输、财税、家政服务、人力资源、文化旅游等18个领域建立完善了信用评价制度,切实加快了巴彦淖尔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信用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网站服务功能,新增信用异议申诉和政府违约失信问题投诉举报渠道两个模块。积极推动信用融资助力诚信经营,在全区一体化平台上公布46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明事项。深入推进口岸领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乌拉特海关与甘其毛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签订构筑祖国北疆“两个屏障”协作机制,构建执法合作长效机制,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畅通跨境贸易通道,切实服务巴彦淖尔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宣管联合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共筑和谐有序社会环境
诚信文化进校园
建立公务员、律师、教师等15个职业门类诚信档案,全市141所学校、1.6万名教师、15.7万名学生,全员参加“诚信学校”“诚信教师”“诚信学生”创建活动,提高教育公信力。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编制《巴彦淖尔市企业信用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工作流程》并向社会公示,积极引导失信主体及时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持续提升信用修复“网上办”便利度,共办理信用修复2613户。强化诚信品牌建设,全市共有自治区级诚信达标企业10385家、诚信示范企业96家,8家企业获得“蒙”字标认证,25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加强典型模范宣传和志愿服务,培育选树更多诚信典型进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各行业“光荣榜”,营造全社会知信、守信、用信、重信的浓厚氛围。
阳光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打造公正透明法治化营商环境
市司法局召开行政复议听证会
扎实推进执法司法信息公开,全市政法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公布案件流程信息2.3万余条、裁判文书4366篇、行政处罚文书2392件。拓宽网上查询渠道,通过各类线上渠道“点对点”推送执行案件办理信息11363次,司法拍卖公开信息806次。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组织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知识产权检察护航“巴彦淖尔市品牌”专项行动、“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切实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建立了376名专兼职律师执业电子档案,将诚信建设纳入律师行业年度考核指标。加强仲裁工作人员诚信教育,制定了仲裁工作人员诚信守则,完成了106名仲裁员的诚信档案建立工作。
我市将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委政府关于诚信建设工程的部署要求,全面推动诚信建设工程,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实现进一步优化,让诚信巴彦淖尔成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金字招牌”,打造重诺守信、近悦远来的投资兴业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