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巴彦淖尔这一年 | 办好惠民实事 书写幸福答卷
发布时间:2024-06-13 09:23:58 记者:希吉乐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从上学就业到安居出行,从社会保障到医疗养老,一件件民生实事中,蕴含的是发展的温度、治理的精度。

  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核心民生领域,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0613001_007_01_s.jpg

多彩校园生活 巴彦淖尔日报签约摄影师 马爱梅 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早晨,临河区金川街道水苑社区居民杨先生准时将孩子送到金川小学。“学校硬件设施好,老师素质高,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丰富,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杨先生乐呵呵地说。

  教育是国之大计,涉及千家万户,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深切向往。一年来,市委高标准、高规格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市政府制定《巴彦淖尔市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2023年—2025年)》,以十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并配套印发教育评估三年行动计划和办学质量评价细则,有计划、分阶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让孩子们都“能上学“。我市将学校布局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制定《巴彦淖尔市中小学(园)布局规划方案(2023年—2025年)》。2023年以来,全市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拟新增学位13120个。目前,已投入使用7所,新增学位5400个。2024年持续推进6所学校的建设进度,计划年内投入使用4所,新增学位4020个。

  让孩子们都“上好学”。我市突出教育质量导向,各类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5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6.28%;入选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系全区唯一入选盟市;乌拉特后旗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审核认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59%、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接受了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2023年本科上线率达65.64%。4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涉农涉牧专业;河套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硬质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让孩子们都“学得好”。我市围绕引进优秀人才、提升教师素质目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巴彦淖尔市校(园)长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市本级培训校长教师2.22万人次。选派105名优秀教师组团式帮扶旗县薄弱学校,交流轮岗校长35人、教师212人。2023年招聘教师738名,2024年计划招聘教师718名,现已招聘552名。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我之前看病花了将近9万元,没想到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共计报销了8万多元,极大地减轻了我家的经济负担。有国家的好政策,我接受后续治疗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蒙汉村村民张翠琴感激地说。

  医疗保障制度是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生命健康、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经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一年来, 我市不断健全“保基本、全覆盖、守底线”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推进民生实事实施,确保全民医保应保尽保。

  提高医保“含金量”。我市持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每人增加50元;降低职工普通门诊统筹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年度起付标准,全市参保职工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待遇113.54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1.20亿元;积极落实2023版药品目录,及时调整更新药品目录,新版目录内药品达到3088种;门诊特殊用药从139种增加到234种。

  提升医保“服务力”。我市不断简化异地就医流程。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全市跨省异地就医定点机构达到130家。今年1—5月,全市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11978人次,医疗总费用2.83亿元,医保结算1.72亿元;作为就医地,全市直接结算外省住院就医人员1125人次,医疗总费用676.77万元,医保结算401.77万元。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等五种慢性病异地直接结算,实行生育津贴“免申即享”服务。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2.35万人,全市91044名困难人员100%参保,医疗救助惠及困难人员7万人次,医疗救助基金支出4167.41万元。

  

织密社会保障网


  “这样的人才招聘活动为企业搭建了平台,有利于企业专业人才储备。我们这次计划招聘草业科学和农学相关专业的人才,现已有了合适人选。”在2024年巴彦淖尔市就业创业推进会暨人社系统政策大宣传活动现场,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人才招聘专员王帅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一年来,我市将就业与社会保障优先作为兜住民生底线、稳住发展大局的关键,打好就业“组合拳”,夯实民生“压舱石”。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我市大力宣传并及时落实优化调整后的稳就业政策措施,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等政策,用好公益性岗位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各项就业补贴政策。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432.57万元,就业补助资金支出4748.69万元。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开展返乡返岗动态监测,组建京蒙家政、区内劳务协作联盟,构建劳务协作共享机制,促进有序外出和就地就近就业。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完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建立“企业+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模式。截至今年5月底,城镇新增就业4767人,同比增加25.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6%,同比下降0.63%;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65人,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3400人的69.56%,同比增加20.9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市深入实施社会保障改革提质工程,紧盯扩面、提标、发放、严管等关键环节,着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2.47万人、17万人、14万人。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新开工13个,参保人数达10674人,参保率达100%。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级管理和社保业务“同审统办”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各旗县区对提级管理前财政补助资金开展全面核查,预计6月底前完成清理,并将资金全额上解到位。社保业务“同审统办”正在逐步推开,经办流程将更加完善。强化基金资金监管,加强基金运行动态监测预警和精算分析,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基金资金管理监管风险防控体系。开展2024年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点题整治”行动,推动就业创业、养老社保领域高质量发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市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愿景绘制成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