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8日,我市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刷单返利诈骗,占比48%;虚假购物、服务诈骗,占比10%;冒充军警购物、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各占比9%。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深,防范意识要增强。
案例一:冒充军警购物诈骗
近日,我市的吕某收到微信好友添加请求,对方自称是乌拉特中旗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需采购装载机所需轮胎。吕某称没有现货,需要预订,而对方称其有货源,但与货源厂家有矛盾,希望吕某添加该厂家微信帮忙代购。吕某与该厂家联系后,对方要求先付定金,吕某汇款后,接到反诈中心预警电话,意识到被骗,随后立即报警。
案例二: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近日,我市的孙某在快递内发现两张宣传单,分别是“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协议书”“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其按照提示下载“普惠济困”APP,客服称通过该平台缴纳3万元手续费便可获得300万元扶贫资金。孙某转账后,对方以卡号有误为由,要求其继续转账9万元修复解冻,孙某意识到被骗。
警方提示:
1.政府机关单位采购都有严格的流程规定,不会以电话、微信等方式要求单位或个人代购,更不会要求对方垫资。对于他人借款和资金汇出要求,必须提高警惕,务必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2.国家没有任何官方网站、平台、APP直接发放扶贫资金,凡是快递中夹带的垃圾广告一律与电信诈骗有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巴彦淖尔晚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