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赋河套
一碗酿皮,一味乡愁
发布时间:2023-06-02 10:47:51 文:张志坚(杭后)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王荣记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把一个酿皮小作坊做成机械化生产的食品企业,可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

  早年间,王荣记的爷爷逃荒来到后套,经过多年打拼后终于站稳了脚跟,并成家立业有了儿子。岁月更替,春种秋收,儿子也长大娶了媳妇。儿媳妇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茶饭,特别是会做凉粉、酿皮。到了王荣记这一代,他媳妇也学会了婆婆做凉粉和酿皮的手艺。

  成家立业后,王荣记就想着咋样才能把日子越过越好,最后他思谋出一个老母亲最拿手的而且媳妇也会做的营生:做酿皮。生在农村的王荣记深知河套小麦品质好而且筋道,正是做酿皮的好原料。

  说干就干,两口子置办了做酿皮的用具,晚上把面和好,凌晨三四点起来洗面精,之后烧水,用一个铝制的粉皮旋子开始吊酿皮。吊好酿皮后开始做调料、配菜,把葱花油、辣椒油、蒜汁及香菜、黄瓜丝等弄好后盛在一个个小盆里。这时候已经是晌午了,夫妻二人把做好的酿皮、调料、配菜装在一个小手推车上,带着挣钱的希望走上了街头。

0530004_001_02_s.jpg

  刚开始,王荣记和媳妇每天只做二三十张酿皮推出去卖,后来发展到每天做五六十张甚至百十张。当然也有卖不了剩下的时候,剩下了就当全家的午饭和晚餐。

  王荣记和媳妇起早贪黑地做着这个小本生意,日久天长,因为做的酿皮量足味香,渐渐有了回头客,他们就找了个固定摊点,酿皮生意越来越好。不满足于小作坊生意,王荣记在陕坝郊区买了地,想建一个机械化食品加工厂专门做酿皮。

  厂房建好后,王荣记订购了机械设备,开始生产酿皮。当机械化生产的酿皮从颜色到口感跟手工吊的酿皮没什么两样时,王荣记更有信心了。一天做2000多斤面的酿皮,街上的小摊点也来他这里批发。王荣记还买了一辆小货车送货,并在陕坝和临河各开了两家分店,还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

  现在,王荣记还“玩”起了直播带货,每天往外地发1000多份酿皮,硬是把一个小产业做成了大市场,并且还挂上了“陕坝味道”的金字招牌。为了把这个三代相传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王荣记还申请了巴彦淖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适逢杭锦后旗打造食品工业园区,王荣记已申请把他的工厂搬过去,继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