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蛮会成为茶马古道驿站,起始于清朝道光年间。那时,在蛮会正北的阴山山腰上,建起一座寺庙,名叫善达古庙。善达古庙建成后就成为易货贸易的重要场所,许多晋商贩运货物到这里交易,逐步形成了一条茶马古道,这条道路是从山西进入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再进入包头,从包头再到陕坝途经蛮会,最后到达善达古庙。这条路也是后来走西口来河套的一条道路。蛮会就是商人们到达善达古庙时最后的休息站点。到达蛮会还有一条商道是大发公—乌不浪口—乌镇—包头。这两条商道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蛮会镇万亩葵园(资料图)
清末民初,晋、陕、冀、鲁等地逃荒的人背井离乡走西口寻求生路,进入河套地区。由于蛮会北依阴山、南临黄河,有大量土地可开垦耕种,吸引了人们在这里垦荒谋生,逐渐形成了以蛮会为中心的多个村落。到民国时期,蛮会和陕坝成为当时北方的商贸集散地。两个小镇一时汇集了晋商、陕商、蒙商等,一些马匹从这里被贩卖到中原,大量茶叶、布匹、瓷器、生活用品经陕坝园子渠码头运送到此,再经达拉盖山口流通到蒙古国、俄罗斯等地。商贸物流市场的繁荣兴起,为蛮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曾让这里人口汇聚、商贾云集、市场繁华、名声大振。
文化总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伴相生。蛮会是杭锦后旗最早兴起文化教育的乡镇。早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由于蛮会聚集了一些人口,特别是个别财主、富户和从外地迁来的书香门第,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读书知理,办起了家庭私塾,或长辈教晚辈,或聘用私塾先生,讲授四书五经、古代应用文及古人名著,这在当时的杭锦后旗实属罕见。到1926年,蛮会私塾房有学生十几人,西瓦窑私塾房有学生十几人。1915年,蛮会天主教堂建立了一所教会学校,名曰普爱公学院,比陕坝教会学校建立早3年。1928年,中共地下党员王汝贤在蛮会借用民房办起了乡级公立学校,共招收学生80多人,学生人数比开办多年的教会学校人数还多。新中国成立前的杭锦后旗地区共有9所学校,其中蛮会地区就有4所。
蛮会这个塞外古镇,记录着茶马古道上的峥嵘岁月,承载着商贸流通的发展变迁。如今,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百业兴旺、文化繁荣,相信这座北疆茶马古道上的小镇将会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