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天赋河套”智慧冷链物流园区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作业景象。11月1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数辆冷鲜货车整齐地停在码头,叉车有条不紊地穿梭其间,将一筐筐饱满圆润、色泽诱人的黄柿子稳稳托起,顺着专用通道缓缓码放到速冻库。

“天赋河套”智慧冷链物流园区冷库
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凭借牛羊肉、乳制品、果蔬等特色产业的深厚积淀,以智慧冷链物流为“黄金纽带”,串起产、储、运、销全链条,推动优势产业向终端延伸、向高端进阶,让河套优质农产品在全国市场一路领“鲜”。
科学技术锁鲜
“这些黄柿子是一早从五原县种植基地采摘的,1个小时就全部运到园区。我们会提前与客户沟通对接入库产品明细、重量、箱数等信息,确保入库高效顺畅。”“天赋河套”智慧冷链物流园区仓库经理官琪峰向记者介绍,黄柿子采摘后保鲜窗口期极短,园区采用-35℃超低温速冻技术,持续速冻15小时,能牢牢锁住果肉水分和营养。速冻结束后,黄柿子会经预分拣按品相、大小打包成标准包装袋,送入自动化冷冻库存储,静待订单指令出库。
“极速锁鲜”是保障农产品品质、降低流通损耗的关键一环。官琪峰带记者步入2号冷库,阵阵冷气裹挟着新鲜蔬果香扑面而来,全自动装卸设备正依照预设程序,将各类农产品精准且有序地码放至指定区域。冷库外的数字显示屏上,温度、湿度、库存等实时数据清晰直观,实现保鲜状态全程可视化把控。
官琪峰介绍,该园区多温冷链仓储区建设的4栋高标准单层冷库采用世界一流的冷链、保鲜、仓储温控技术,科学划分了冷冻库、冷藏库、速冻库、气调库、预冷库、恒温库、常温库七大功能区,可同步满足农畜产品多元化存储需求。这不仅将农产品损耗率降至最低,还能借助冷链仓储的超强保鲜能力,延长售卖期,通过错峰销售机制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形成“一产夯实基础、二产提质增效、三产激活市场”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目前,冷库存储量约为6000吨,存储冷冻牛羊肉、玉米、南瓜、鲜辣椒、干辣椒、米面粮油等各类农畜加工产品。
产业链条延伸
“园区完备的冷链仓储体系,不仅守住了黄柿子从田间直达餐桌的新鲜本味,更给公司第二产业精深加工链条的延伸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内蒙古民隆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许章向记者介绍,公司种植基地年产黄柿子3000~5000吨,其中仅40%的优质鲜果直接面向市场销售。此前,企业自有冷库存在储量有限、保鲜技术不足的短板,既达不到“极速锁鲜”标准,还导致大量黄柿子因保鲜不当腐坏,精深加工也受限于原料存储难题难以推进,产业规模始终未有突破。
自去年入驻园区后,专业冷链破解了存储瓶颈——恒温恒湿的精准调控让黄柿子的新鲜品质得到长效保障,充足的仓储空间更让原料供应实现稳定可控,为精深加工提供了坚实后盾。如今,公司已开发出火锅底料、鲜榨西红柿汁等多款高附加值产品,上市后深受市场青睐,订单量持续增长。“随着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我们的种植规模稳步扩大,明年计划在园区存储3000吨以上的黄柿子,为后续加工产能提升和市场拓展筑牢基础。”许章说。
农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是现代农业发展重大牵引性工程,对于补齐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扩大农业有效投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消费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国家首批17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天赋河套”智慧冷链物流园区通过“5+3+2”模式的服务功能(即冷冻冷藏集中仓储、一体化分拨配送、干线运输、出口贸易、多式联运5个冷链物流业务功能,供应链管理等3个供应链服务功能,全程可追溯托管、金融结算2个增值服务功能),着力构建覆盖广泛、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流通顺畅的农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
枢纽建设提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我们倍感振奋、干劲十足。”“天赋河套”智慧冷链物流园区运营方销售负责人李兴国说,自2024年10月运营以来,园区通过构建四大智慧中枢,即企业业务能力智能管理系统、全生命周期食品追溯云平台、无人值守“黑灯仓库”作业系统、自动化智能操作系统,全面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吸引多家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利用率达60%以上。园区通过“强链固基、补链强短、延链拓新”三维发力,为我市生鲜产业发展补齐短板,为企业解决仓储、运输、报关、融资结算四大难题,助力企业实现跨区域市场布局,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助力河套优质农产品抢“鲜”走向全国。
李兴国表示,园区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加速推进区域冷链物流枢纽建设,力争明年实现仓储满产。在“十五五”期间,将提档升级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结合我市农畜产业特色,制定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方案,通过降本增效让地道河套味道飘香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