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新胜分场,只见大马力拖拉机穿梭田间翻耕、平整土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翻耕土地
“现在我们正在翻耕、平整土地,之后将进行秋浇,为明年种树打好基础。明年我们计划种植500~600亩混交林,包括乔木和灌木,如果成活率高的话,3~4年这里就会成林,既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极端天气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又能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产量和质量。”国营新华林场护林员陈艳锋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临河区唯一的生态公益性林场,国营新华林场持续创新生态建设机制,在弘扬“三北精神”、推进高水平生态建设上建功立业,实现从单一林业管护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全面转型。
“我们积极探索‘林场+经济林/新能源/旅游/服务’模式,完成沙地治理6358亩;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完成光伏装机20万千瓦、生态治理2.4万亩;积极探索‘林场+农牧民’模式,累计带动周边2000余名农牧民参与林场建设,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打造‘班禅召海子—国营新华林场—乌兰图克国家沙漠公园—鲜农设施农业科技园区’精品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1.65万人次。截至目前,林场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林草覆盖度由2022年的65%增长到88%。”国营新华林场党支部书记杜文化说。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国营新华林场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蝶变,还积极实施育苗产业项目,重点开展沙林杨、沙枣、梭梭、红柳等耐旱耐盐碱乡土树种的选育与推广,同步建设保障性苗圃500亩、实施林木良种培育600亩,年可产出苗木1000余万株,为“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种苗保障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使用和研发抗盐碱抗干旱树种,对覆盖度、郁闭度不足的林地进行补植补造,扩大和延伸防沙治沙与林业生产养护范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森林防火护育提升工程,聚焦哈达分场居民用水需求,推进自来水接通工程,对辖区内18处桥涵口闸进行全面修缮,恢复并提升防洪排涝、通行保障能力;推进经济林建设,依托梭梭与肉苁蓉的寄生共生特性打造高效生态经济种植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国营新华林场场长齐星宇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