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五原黄柿子的“甜蜜”崛起路
发布时间:2025-10-29 10:07:04 记者:杨阳 曹子矜 任令祺 编辑:弋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秋日的河套平原,沃野千里,铺展开一幅充满喜悦的丰收画卷。在五原县,连片的温室大棚里橙黄饱满的黄柿子挂满枝头,这颗带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印记的果实,正从田间走向生产线,从巴彦淖尔走向全国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五原黄柿子种植基地 签约摄影师 张和平 摄

近年来,五原县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户”模式下,大力推动黄柿子种植标准化改造。在内蒙古正达秋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棚内,研发人员正仔细观察黄柿子幼苗的生长情况。“我们对老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培育的新品种不仅保留了沙甜口感,还降低了裂果率,形状更好看。”公司副总经理刘梦华介绍,通过温室、拱棚、大田搭配种植,五原黄柿子实现一年四季鲜果不断。

与此同时,五原黄柿子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五原县推广的“五提五增两防控”技术体系,大幅提升了土壤肥力、节水灌溉效率和光能利用率,逐步将病虫害防控能力优化到位。这些创新举措让黄柿子产量从每亩3000斤提高到每亩6000斤,含糖量稳定在8~10度,远超普通番茄。从田间丰收到车间加工,五原黄柿子的蜕变才刚刚开始。

在内蒙古正达秋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通过清洗、烘干、剪切打碎、精磨破壁等10余道精细化工序,黄柿子被转化为黄柿子汁,附加值显著提升。目前,该公司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产品畅销至山东、北京、上海等地区。五原县各企业还开发出黄柿子酱、柿子醋等10余种衍生产品,将一颗黄柿子的价值翻了5~10倍,填补了市场上黄柿子系列产品的空白,让“单一果实”变成“多元产业链”,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巴彦淖尔地理标志产品的代表,五原黄柿子的“出圈”不仅靠品质,更靠精准的市场培育。近年来,五原县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链条严格把控黄柿子品质,建立三级检测体系,今年已进行农残抽检87批次,合格率达100%。在品牌建设上,五原县成立产业协会,授权26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标识,制定全程标准化技术手册,推动五原黄柿子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年,内蒙古民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黄柿子和黄柿子汁获批“蒙字标”认证。“通过‘蒙字标’严苛检测,我们的产品进入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等,售价较普通番茄汁高30%。”公司现代农业科技负责人沈鹏说,“我们还开发出‘柿柿如意’礼盒,今年中秋节期间销量突破5万盒。”

走进五原县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只见主播闫旭升正在直播销售黄柿子。“我们采用‘产地直采+冷链物流’模式,从采摘到发货不超过24小时,复购率达40%。”闫旭升说,“我们每天销售黄柿子2000单,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2024年,五原县通过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网络销售黄柿子34.24万单、171.2万斤,销售额达1712万元,同比增长24.51%。今年9月,兴农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电商直播平台启动运营,整合五原县多个品类农特产品邀请主播带货。国庆期间,五原县黄柿子销售额同比增长120%。

“我县将围绕黄柿子这一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全力做好精深加工,推动黄柿子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让‘小柿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蔺宏峰说。

从田间地头的“地标果”到车间里的“特色品”,再到市场上的“抢手货”,五原黄柿子的发展之路,正是巴彦淖尔地理标志产品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未来,随着更多“小地标”不断壮大,巴彦淖尔的大产业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