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巴彦淖尔:互嵌融合促和谐
发布时间:2025-10-27 10:05:06 记者:杨青 文/图 编辑:弋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来,尝尝我刚炸出来的馓子,酥不酥?”“你做的馓子太好吃了,等会儿教教我吧!”在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瑞泰社区,左邻右舍端出宫保鸡丁、猪肘子、饺子等拿手饭菜,共享美食盛宴、共话邻里情谊,用最具烟火气的方式让“百家”成“一家”。

各族群众共事共乐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互嵌式社区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制定互嵌式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互嵌。签订跨区域互嵌式发展协议30项,推进16个自治区级和20个市级试点互嵌式社区建设,培育多个互嵌社区品牌,让社区各族群众美美与共。

治理互嵌聚合力

走进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西环社区,一幅和谐融洽的生活画卷展现眼前:小区路面干净整洁,绿化植被郁郁葱葱,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享受悠闲时光,孩子们快乐玩耍……“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建设,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海燕感慨道。

加强基层治理是促进民族团结、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基石。如今,我市各族群众在社区里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相互学习、携手进步的氛围愈发浓厚,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不断凝聚。

五原县隆兴昌镇北环社区通过打造“党建+网格+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模式,让社区干部“融”入网格、党员干部“沉”入网格、志愿者“驻”入网格、业委会成员“嵌”入网格、结对共建单位“助”力网格,用心、用情、用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此外,组建“邻里帮”志愿者,实施“一巷一议、志愿接单”模式,实现分众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凝聚提升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临河区汇丰街道银河社区创新整合街道、社区、公安、司法、物业等8个部门的资源,组建由社区民警、金牌调解员、法律顾问、“五老”乡贤构成的“红色智囊团”,通过独特的“1+6+N”矛盾化解机制,成功调处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棘手事”283件,调解成功率达96%,较传统模式提升40%。同时,构建“党小组+网格员+楼栋长”的“铁三角”基层微治理机制,推出“银河钉”服务品牌,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的精细化治理格局。

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花园东路社区依托“1+N”区域化党建模式,通过“三个书记”压实责任、“三项清单”抓落实、“八联共建”丰富载体,为居民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形成协同合作、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夯实“五”色网格,用5种颜色将常住户、流动户、困境人群、党员户、街巷单元长等不同类型居民进行分类,常态化日常走访巡查,实时更新人员信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促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精准化开展。

发展互嵌绘新景

“没想到面团能变出这么多花样!”居民王女士展示着自己制作的面点成品,兴奋地表示,“这次培训既有趣又实用,学成手艺还能发展副业增收。”在杭锦后旗陕坝镇花园社区中式面点培训现场,这样欣喜的表达不绝于耳。社区工作人员同步为有就业意向的学员提供职业规划,精准链接行业资源,让他们把技能转化为就业机会。

推动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助力各族群众在共同发展中深化交往、在共享成果中增进认同,已成为我市各个社区的生动实践。

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塞上社区聚焦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经济互嵌。制定辖区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庭院经济,使庭院“方寸地”变成“聚宝盆”。依托英格苏乳业、金草原饲料加工基地、五支渠村百亩经济林等资源优势,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各族群众增收。

杭锦后旗陕坝镇北环社区创立“北环星火”社区服务公司,构建“三维赋能”体系,为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产业帮扶,做到了社区劳动力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

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南开社区宣传动员辖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转移就业劳动者、大龄失业人员参加县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特色农林产品种植、直播带货、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就业创业能力。设立“民族团结岗”,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人员参与基层治理、治安巡逻、社区保洁等工作,使人均月增收1600余元。同时,联合县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家门口就业”招聘活动,与周边商铺、企业合作提供就业岗位。

文化互嵌润心灵

社区文化活动是促进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常态化开展的各类群众性活动,成为我市各个社区中的亮丽风景。

临河区金川街道江林社区依托“红石榴·江林一家人”品牌,常态化举办具有文化底蕴的主题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活动中增进了解、深化友谊,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培育“乌兰牧骑小分队”进行文艺创作和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杭锦后旗中山社区以文化为纽带打造多维度交融场景,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将非遗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结合,举办“非遗剪纸话团结”系列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设剪纸课堂,组织各族群众共同创作“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花开”等主题作品20余幅。组建“石榴籽”舞蹈队、“同心”合唱团等文艺队伍,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

五原县隆兴昌镇富原社区将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融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让居民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政策。利用各类节日开展文体活动,为各族群众送去欢乐。每年举办“邻居节”系列活动,目前已举办六届。开展“最美家庭”“红石榴志愿者”等评选并进行表彰,传播友善互助正能量。

从邻里到“家人”,从共居到同心,巴彦淖尔各族干部群众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幸福家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