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打造精准就业服务“智慧网” 我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2025-10-24 15:44:18 记者:袁雅芹 编辑:费鹏昊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就业服务领域的应用,构建起覆盖城乡、贯通数据、精准服务的数智就业生态体系,让就业服务既有“智慧温度”,更显“民生厚度”。

数据驱动实现“服务找人”

“您好!请问您上次登记的失业信息是否有更新?近期是否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推荐?”上午9时,临河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办公室里,AI数智员工正以平稳清晰的语音同步向数十位灵活就业人员发起就业回访。屏幕上,回访进度、接通状态、群众需求实时跳动变化,不到1个小时,已完成120条回访。

“以前人工回访,3个人一天最多处理200条数据,还容易漏记群众需求。现在AI数智员工日均可以回访700条数据,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直播带岗,为更多人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临河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海军指着后台系统介绍,智能外呼平台通过智能分析用户学历、专业及工作经验,为其推荐适配的培训课程与政策资源。平台可以实现简单问题即时解答、复杂问题转人工处理,并结合AI定期回访形成服务闭环,提升用户满意度。此外,平台具备政策知晓提升、材料准备优化、就业匹配加速等功能,避免用户错过补贴政策,优化求职体验。咨询记录云端存储功能方便用户随时查阅历史信息。服务流程上,AI实时回访与人工精准兜底相结合,确保服务全面准确,同时简化申领材料与办事流程,切实提升服务质效。

目前,智能外呼平台已回访失业登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及农牧民就业情况5219条,实际接通3030条,接通率为58.06%,为3030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等政策宣传。

场景创新实现就业“触屏可及”

为破解“有活儿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儿干”的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和结构性就业矛盾,我市近期还打造了“蒙速云工”AI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完善供需对接,让求职、招聘更快更精准,也让求职和招工场景更多元。

“以前招临时工、短期工特别难,现在有了智慧化平台,招工主打‘稳、准、快’。”临河区一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周平说,近期店里客流爆满,服务员人手不够,通过“蒙速云工”AI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发布临时用工需求,平台智能匹配3公里内、有餐饮服务经验的求职者,15分钟内就有5人接单确认。

在临河区农牧民工服务中心,“蒙速云工”AI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岗位信息,动态更新求职者数据。中心负责人张利介绍,平台分企业招工端和个人求职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求,通过招工端自主设定工作时间、明确技能要求,精准发布用工需求,求职者则通过求职端承接订单上岗,实现了供需双方的快速对接。

“这一供需机制大大提高了就业匹配的效率,减少了企业招聘和求职者求职的时间成本,还为企业和求职人员建立电子档案,务工人员完成任务,经系统审核后,薪资最快一小时到账,从源头保障了企业用工规范性及求职者劳动权益。”张利说。

“触屏可及”的就业服务还体现在直播带岗方式上。在内蒙古漠恒酒业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员工刘亿昌正娴熟地往地缸内添加各种配好的酿酒原料并进行封缸。“我是发酵工程专业的,很幸运,刚毕业就通过直播带岗找到了对口工作。不用去现场,在家看直播就能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与企业负责人聊岗位、薪资待遇、社保缴纳等问题,找工作方便又踏实。”刘亿昌说。

截至9月底,全市已开展109期线上直播带岗活动,播送2100家(次)企业的29371个(次)岗位信息。

既要科技赋能,也要发扬“铁脚板精神”。我市建立“市—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信息采集体系,依托就业服务专员摸排就业失业人员信息,提供就业创业政策解读服务,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米”。

接下来,我市就业部门将通过深入摸排持续夯实就业数据底座,对重点群体进行精准“画像”,大力开展“职岗智配”“人策智配”“政策找人”等精准就业服务,同时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就业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打造数智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打造更加智慧、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