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我市玉米单产创多项自治区纪录
沙地种植领跑全国
发布时间:2025-10-23 12:12:31 记者:张杰 编辑:费鹏昊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记者从2025年巴彦淖尔市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收测产结果发布暨全域玉米吨粮田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咨询会上了解到,经过区内外10个单位25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历时近1个月的实地测产验收,我市玉米百万亩吨粮田及沙地玉米高产田均交出亮眼成绩单,不仅创下多项高产纪录,更成功探索出适配本地生态的“巴彦淖尔模式”,为进一步开展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测产严格按照《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测产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于9月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测产摸底,涉及临河区、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4个旗县区的24个乡(镇、农场)、244个村组、3651个点位,共计102.57万亩。在理论测产的基础上,专家组实收抽测201个点位,结合地块实际采用机械粒收、机械穗收、人工穗收3种方式,数据真实可靠。

经测算,百亩高产田位于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圐圙补隆村,面积260亩,平均亩产达1480.34公斤;千亩高产田位于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日齐嘎查,面积1020亩,平均亩产1421.77公斤;万亩高产田位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马卜子村和忠厚堂村,面积1.35万亩,平均亩产1340.66公斤;百万亩高产区分布在临河区、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4个旗县区的24个乡(镇、农场)、244个村组,实测产量与理论产量误差均小于5%,确认加权平均亩产1095.05公斤。这些产量均创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量最高纪录。

此外,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和德岭山镇整建制推进玉米吨粮田,34万亩平均亩产1208.14公斤。我市沙地玉米种植更是取得突破性成绩: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等地在干旱、土壤肥力较低的条件下,仍实现百亩、千亩、万亩、十万亩沙地玉米高产田最高单产分别达1348.07公斤、1325.96公斤、1154.65公斤、1129.11公斤,均创全国沙地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志着我市在生态改善与粮食增产协同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我市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的精准落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减损失”的协同发力使每个环节均贴合本地自然条件与生产需求。“良田”建设是根基,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我市盐碱地、沙地较多的特点推广盐碱地改良、沙地保育技术,同时通过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等措施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良种”选用是保障,依托市农科所及本地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选育耐密、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同时通过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看禾选种”平台等项目,筛选适配不同区域的良种。“良机”“良法”融合是关键,推广应用北斗导航精量播种、高效低损联合收获等机械,引导种植户使用高性能农机装备;同时将种植密度逐步提升至6000~7000株每亩,搭配宽窄行种植(40厘米+70厘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结合水肥一体化、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提高光热与水肥利用率。

“今年,全市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们将持续完善技术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压实考核责任,让‘巴彦淖尔模式’在全域落地。”市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