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四维联动织密监督网 精准发力激活发展源
市人大常委会“四位一体”提升财经监督质效
发布时间:2025-09-12 11:52:25 通讯员:温顺斌 编辑:赵彤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打破传统模式,在审议政府财经工作报告和审查计划、预算调整方案中创新推行“四位一体”工作法,通过流程再造、多元参与、闭环管理,将监督的精度、深度、力度熔于一炉,让每一份审查报告都经得起推敲,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能落地生根,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大监督动能。

预审筑基:以专业视角筑牢监督“第一道防线”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作为财政经济监督的“先遣队”,在政府每一个财经工作报告提交市人大财经委初审前,先要开展全面预审。预审工作始终坚持“数据为王、问题导向”,如对计划、预算调整报告,重点审查项目指标、资金数额以及调整的必要性、科学性,建立“项目清单+数据对比表”,确保每一项目调整都有理有据;对国有资产管理报告,聚焦资产底数清不清、配置优不优、效益高不高,梳理出“闲置资产处置”“收益管理”等关键问题清单;对政府债务管理报告,紧扣债务规模、偿还能力、风险防控等核心指标,形成风险预警分析等。在此基础上,财经工委组织熟悉财政、审计、金融、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常委会智库专家进行专业性研判。通过对财政收支平衡的可持续性、政府债务的偿债准备金覆盖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等专业指标进行深度分析,最终形成预审意见,为后续审议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让监督从一开始就锚定关键、直指核心。

初审拓维:以多元智慧打开监督“立体视角”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人大财政经济监督要想提效,就必须跳出“闭门造车”的局限。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立足多元智慧聚合,在汇总预算工委意见、衔接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后,组织预算工委、智库专家、人大代表共开初审会,紧扣全市发展大局展开多维研讨,为监督注入立体视角——预算工委聚焦重大项目与规划匹配度、政府债务对经济的影响及政策落地实效,精准指出收支安排与发展战略衔接的关键问题;智库专家结合审计揭示的资金效益、项目推进情况,从专业角度提出风险防控与提质建议;人大代表则传递群众对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的关切,推动预算安排贴合民生、顺应民意。财经委初审严格遵循“问题逐条过、建议集体议”原则,针对政府相关报告中表述不清、数据矛盾之处深入探究。各方智慧的交融,让监督建议既接“烟火气”又含“专业味”,既锚定发展全局又呼应审计发现问题,最终实现“群众关切”“专业研判”“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以多元视角筑牢监督根基。

审议聚智:以层级递进提升监督“决策含金量”

“四位一体”工作法的核心,是构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审议链条,让每次讨论都成为智慧碰撞。常委会会议采用“分组讨论+联组座谈”模式,组织组成人员聚焦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审议审查。分组时组成人员围绕议题剖析问题,如讨论政府债务管理时,深入交流资金使用效率、投向合理性等;联组阶段汇总意见凝聚共识,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述模糊、数据矛盾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靶向追问”,政府部门现场应答并提出改进措施。以2024年政府债务管理报告审议为例,财经委初审提出“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建立风险应急机制”等建议。常委会分组讨论中,有的成员建议细化监管指标,有的提出机制需兼顾灵活性与前瞻性;经联组座谈整合完善,不仅明确了隐性债务的控制比例,还细化了应急机制的启动条件及操作流程,这些建议最终被市政府采纳并实施。经持续监督,全市债务率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成功防范了风险,实现监督效能向治理效能转化,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牢基础。

督办闭环:以跟踪问效彰显监督“刚性约束力”

审议不是终点,落实才是目标。为避免监督沦为“纸上谈兵”,市人大常委会构建了“交办—督办—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预算工委与常委会督察组组成联合督办专班,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验收标准。例如:针对2024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12类突出问题,专班每季度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核查、群众测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整改不走过场。2024年,在对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审议意见的督办中,推动盘活了大量闲置国有资产、处置一批低效无效资产,让“沉睡”的资产变成了“活跃”的资本。这种“一抓到底”的韧劲,让人大监督既具“高度”更有“力度”,彰显了监督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