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地块零散,种地费时费力,浇地全靠等黄河水;现在只要手指一按开关,水就来了,省心又省力!”走进临河区干召庙镇农光村,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无不连连称赞。这一转变,得益于该村自2021年起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农光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成功破解了土地分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瓶颈问题,推动农田集中连片、产业规模发展。土地整合后,不仅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村民收入较之前也翻了一番,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实现了“农田提质、产业增效、村民增收”的振兴目标。
“刚开始听说要整合土地,我心里直打鼓,怕自家的好地被换走。”回忆起项目实施初期的情景,村民姜尚青说。2021年,农光村党支部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工作,面对村民的疑虑,村党支部成员分片包组,走村入户开展座谈、算细账,把好处讲透讲实。通过一次次村民大会、村组讨论,逐步凝聚共识。2023年项目立项后,各村民小组迅速召开全体村民表决会议,大家全票通过土地整合方案。“2024年,全村10个村民小组17000亩土地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道路硬化、灌溉沟渠修缮、电力设施升级同步推进,零散地块变身‘连片大田’,为规模化种植筑牢了根基。”农光村党支部书记乔振海说。
针对部分村民对自筹资金搞水肥一体化工程提出的质疑,农光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代表到周边示范区实地考察,邀请农业专家现场讲解:“滴灌浇水用水量将节省70%,化肥利用率提高至90%,一亩地一年能省200多元,增产20%以上。”2024年底,水肥一体化工程全面完工,村民在种植中亲身体验到“一键浇水、精准施肥”的便利,亩均成本降低、产量提升的效果立竿见影。
高标准农田的建成,让农光村具备了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的基础。今年,在村党支部引领下,祤鑫合作社牵头,村里引进多个连片种植项目,包括1600亩洋葱、1100亩西红柿、1200亩西瓜套种葵花、1500亩糯玉米、600亩番茄,昔日零散的土地上,连片作物长势喜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凸显。
以西红柿种植为例,农光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筛选品种、制定栽培标准、开展田间管理,使农产品品质得到保障。“今年我们合作社从8月3日开始收购西红柿,价格是八毛一斤,我们合作社自己种植西红柿300亩,每亩产量大约2万斤。”祤鑫合作社负责人白祥介绍说。农光村种植的西红柿品种以硬粉为主,口感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西红柿主要销往山东、广东,同时对接大型批发商,打通了“从田间到市场”的绿色通道,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我在这里打工10多天了,负责西红柿的挑选和装箱,工资按日结算,每天300元。”外来务工人员王保芹说。目前,农光村已吸纳本村150名村民、周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