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巴彦淖尔:新能源产业聚链成势向绿而行
发布时间:2025-08-21 10:05:01 记者:黄景莲 /文 签约摄影师康彧/图 编辑:赵彤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一块块光伏板汇成“蓝海”向沙区延展,勾勒出“板上发电、板下生绿”的生态图景;乌拉特草原上,成片“大风车”转动叶片,源源不断产出绿电;风电装备制造厂房内,机声隆隆,一片片风机叶片接连下线……在重大项目助推下,我市新能源产业正串珠成链、聚链成势、向绿而行。

“风光”无限

乘“风”而起,借“光”生金。近年来,我市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实现赶超跨越的突破口和增长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快把产业“好气象”转化为发展“大能量”,努力在建设势强劲足的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上作出新贡献。

追风逐日

风电光伏产业“绿能”潮涌

我市风光资源富集,是国内风光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风光”无限为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开辟了广阔空间。放眼巴彦淖尔大地,新能源项目建设热潮涌动,风电与光伏领域齐头并进,绿电生产风生水起。

前不久,全国首批规模性应用单机10兆瓦风电机组项目——内蒙古能源集团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50万千瓦灵活性绿色供电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投产后年均可输送绿电约18.35亿千瓦时。与此同时,国内首批规模性应用10兆瓦机组且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集团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也全容量并网,显著增强了地区能源保障能力。

当前,乌拉特前旗苏计沙地200万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该项目设计总容量2000兆瓦,配套3座220千伏升压站,计划年底前建成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9.6亿千瓦时,发出的绿电输送至蒙西电网后,再传输到千家万户。”项目经理杨武强介绍道。

新能源不仅要发得出,还要供得上、用得好。在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新型储能电站,一排排储能设备整齐列阵,如同跳动的“能量心脏”,正源源不断地进行着电能储存与释放。该项目于去年12月底成功并网,是自治区第一批电网侧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每年可提高清洁能源消纳1.8亿千瓦时、储存电量60多万千瓦时,在构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中起到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等作用。

风光氢储一体化是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整合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多元能源技术,形成综合能源供应体系。8月11日,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投资23.65亿元的绿色甲醇项目开工,标志着我市首个落地实施的风光制氢制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正式建设。项目总投资69.74亿元,新建风电85万千瓦、光伏20万千瓦,配建储能系统15.75万千瓦/31.5万千瓦时,设计年制氢能力5.4万吨,所制绿氢与当地生物质资源耦合每年可生产绿色甲醇40万吨,开启了我市新能源综合利用新篇章。

立足新能源资源独特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市紧抓国家建设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重大机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发展以风电、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引进70余家新能源领军企业,累计建成风电场51个、光伏电站56个、独立储能电站2个、国家级示范光热电站1座。

绿色能源,让我市“风光”这边独好。今年以来,在乌拉特前旗苏计沙地200万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项目、乌拉特中旗56万千瓦风电项目等新能源电力项目加速推进下,全市新能源电力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新能源产业投资项目5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6.4%。其中,新能源电力项目3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倍,较上年同期加快106.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45.6%,拉动全部投资增速31.4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全市电力总装机达1600.2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352.2万千瓦,占比为84.5%。全市发电量达187.83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134.91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71.8%。

向新向智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聚链成势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还会引发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连锁反应和深层次变革,将加大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市场需求,激发技术研发、运营维护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带动整个产业链联动发展、全面提升。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我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紧盯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全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在远景蒙新集团巴彦淖尔大型风电叶片制造基地叶片生产车间,4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上百名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作为远景蒙新集团的核心项目,该基地总投资3亿元,具备年产400套(1200支)100米以上超大型复合材料智能叶片及产业配套能力,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风电叶片制造基地与已投产的远景蒙新集团巴彦淖尔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主机+叶片’双链驱动,目前已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初步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联盟。”基地总经理侯兆云介绍。

近日,临河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中车时代电气巴彦淖尔基地一期光伏逆变器生产项目投产。此次投产的320千瓦光伏逆变器具有高效发电、安全可靠、电网友好等核心优势,基地生产车间已具备月产500台的产能,产品主要供应蒙东地区,同时满足本地及周边省份市场需求。该项目的投产完善了临河区风光氢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标志着临河区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我市风电光伏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也在聚链成势。目前,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数智产业园、远景蒙新集团巴彦淖尔大型风电叶片制造基地、上海电气高端装备智造零碳产业园、晶澳淖尔5吉瓦高效光伏组件项目、锦峰重工风电塔筒项目等新兴动能正加速蓄势聚力。上半年,我市风电装备产业链实现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58%。

以链谋变,以链图强。近年来,我市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协同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育打造一批“灯塔企业”,吸引发电机、齿轮箱、轴承、铸件、电池片、光伏玻璃、逆变器等一批高价值配套产业聚集,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成势,以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为牵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道路越走越宽。上半年,我市规上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8%,快于规上工业增速32.5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发电同比增长29.1%,新能源装备制造同比增长86.9%。

未来,我市将继续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窗口期,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储送用制”布局建设,进一步延展新材料、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在外送通道、储能建设、绿电替代等方面抢先突破,持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上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