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聚焦农村牧区群众饮水安全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全面提升农村牧区供水保障水平,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化日常管护排查,及时响应群众诉求。严格落实农村牧区供水“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压实各级包联领导责任,动态监测农牧民饮水状况,专项整治自来水浇菜园问题。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发挥村级管水员“吹哨人”作用,建立问题快速响应和动态清零机制,每村张贴供水保障公开信并公示三级24小时投诉电话。针对故障停水,第一时间向群众说明原因和恢复时间;对问题集中村组建立台账、组建供水微信群,精准解决群众反映的供水难题。
强化应急保障建设,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组建专业应急保障机构和抢修队伍,系统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足额储备送水车、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及柴油发电机、水泵机组等应急物资,持续提升应急供水能力。优化完善应急供水预案,建立常态化应急供水演练制度,确保在洪旱灾害、水污染等极端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加强水质监测保障,提升供水质量水平。密切关注卫健部门水质检测结果,对水质不稳定的水厂加密检测频次,规模以上供水工程严格实行月检。截至今年7月底,已实现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全覆盖,完成400台单户净水机滤芯安装。在此基础上,加大供水设备巡查检修力度,强化净化消毒设施运行维护,全力保障水质达标,不断提升农村牧区供水水质达标率。
加快供水项目建设,推动工程落地见效。今年投资5160万元实施的23处集中供水改造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9月底前建成投运,投运后可有效改善4万人的饮水条件。争取到农村牧区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382万元,重点用于管道维修、设备维护、安装消毒设备、更换净水机滤芯等工作,计划维修的120处工程现已全部完工。
推进县域统管工作,促进管理转型升级。在临河区、五原县、杭锦后旗已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乌拉特后旗和磴口县的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通过优选专业化供水企业或专管机构,推动农村供水管理从粗放管理向专业化、智能化管理转变。持续推进农村牧区集中供水工程入户计量设施安装工作,健全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提升农村供水管理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