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布日格嘎查聚焦民生痛点、创新治理模式、深化服务效能,精准施策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应急响应加速度,民生保障见实效。面对强降雨引发的道路损毁问题,嘎查党支部24小时内完成全区域路况摸排,3天内组织党员群众拉沙铺路12处、修复道路31公里,有效保障了200余户农牧民的出行安全,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道路修复不仅解决了出行难,更带动农畜产品运输效率提升,助力村民增收。
治理模式升级,矛盾化解在基层。“联户长+网格长+党小组长”的“铁三角”治理模式实现全嘎查279户群众服务全覆盖,累计收集并解决灌溉用水、草场纠纷等民生问题37件,矛盾纠纷化解率从65%提升至92%,形成“小事联户解决、难事网格协商、大事党群共议”的高效治理闭环。
服务活动常态化,乡村面貌换新颜。通过每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理垃圾点40余处,嘎查人居环境评分连续3个月位居苏木前列。由“绿洲红柳”志愿服务队主导的生态环保行动成效显著,带动300余人次参与植树造林,新增绿化面积20亩;“牧歌同心”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惠及群众超500人次,有效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养,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建立“党建+应急”双轮驱动机制。建立“支部统筹——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应急响应体系,通过党建示范点创建整合资源,将道路修缮、防汛减灾等民生工程纳入党员责任清单,形成“发现问题——快速处置——跟踪反馈”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实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实施三级联动精细化治理模式。构建“联户长包户、网格长包片、党小组长包责”的立体化治理网络,明确职责分工与考核标准,配套建立民情日记、问题销号台账等制度,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成为破解农村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发展“志愿服务+”品牌化运营路径。以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核心,结合巴音布日格嘎查实际,孵化出“绿洲红柳”和“牧歌同心”两大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绿洲红柳”志愿服务队扎根生态保护一线,围绕草原修复、河道清理、防沙治沙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环保行动,并结合当地生态特点,组织梭梭林种植、草原病虫害防治等特色项目,守护嘎查的绿水青山。“牧歌同心”志愿服务队则深挖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举办马头琴演奏会、那达慕小型赛事、传统歌舞教学等活动,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同时,针对农牧民技能提升需求,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民族手工艺制作教学等实用课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生产生活技能。两支队伍均采用“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并建立积分兑换奖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巴音布日格嘎查通过党建引领与实践创新,既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