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磴口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优势,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政策体系、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和支持体系,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思想共识“向心力”。在磴口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县民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教育部门切实扛起民委委员单位职责,构建起“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成员具体抓”的局校两级联动工作格局,确保责任层层压实、任务层层落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及全体干部教师常态化学习,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基本常识学习,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自觉。
深耕育人沃土,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磴口县强化思政课关键地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以活动为抓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生动实践中浸润孩子们的心田。成功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文艺汇演、汉字诵写讲大赛。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教育征文和“清明追思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
拓展实践路径,搭建交流交融“连心桥”。近年来,磴口县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各学校相互观摩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共同提升创建工作整体水平。创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分批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观摩学习,将课堂延伸至广阔社会,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堂”,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板报、LED屏等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夯实语言基础,架起沟通理解“通用桥”。磴口县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各学校始终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有效举措,全面加强教育教学,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通话周”活动,分层分级对师生进行普通话学习教育,努力实现全覆盖,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