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召庙镇高标准农田
今年以来,临河区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通过科学谋划、技术赋能,坚决保证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进单产提升,多措并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2025年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4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粮食产能,解决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有效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助力实现农业精准管理。
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手段,给农作物精准“喂肥”。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技术,掌握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数量、科学施用时间和方法,调节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测定土壤养分,按照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开方”,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通过测土配方施用的肥料既能满足作物生长,又不造成浪费,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的目的。
以小麦立体匀播为技术支撑,助力粮食增产增效。临河区紧抓农业生产有利时机,立足农情大力推广小麦立体匀播技术。该技术是集旋耕、匀播、覆土、镇压于一体的多功能机械耕种技术。小麦立体匀播技术可实现小麦等距等深种植,使小麦种子均匀分布在土壤立体空间内,出苗后无行无垄,单株均衡占有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地下形成相对强大的根系,地上形成相对健壮的优势蘖,促使麦苗根多苗壮且苗匀苗齐,从而实现影响产量因素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产高效。临河区2025年计划种植小麦10万亩,截至目前,临河区完成小麦种植面积12.72万亩,预计今年示范区小麦产量将达到550公斤以上,较普通种植区增加产量100公斤以上,为临河区小麦种植“造丰收田”奠定了基础。
以减量化措施为落脚点,优化农田生态。持续推广普及化肥、农药减量措施,实施科学施肥增效、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等项目,推广使用“合理密植+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组织开展肥料田间试验,使示范区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示范与技术推广,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指导,开展用药技术安全检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力争在示范区内覆盖率达到90%,临河区覆盖率达到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