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作为内蒙古17个战略资源工业重镇之一,境内矿产资源有8大类46个品种118处矿点储量29亿吨,已形成矿山、冶炼、化工、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产业基础,近年来,乌拉特后旗以提升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工业固(危)废“变废为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
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循环产业项目建设现场
盯紧新动能全力“引”智慧
乌拉特后旗根据企业多、科技需求大的实际,搭建了产学研创新平台,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科技助力,帮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深化产学研运用,提升企业科技支撑力。乌拉特后旗组织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带着13项技术需求赴中南大学、湖南农大、江南大学就人才引进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共话合作,邀请中南大学教授专家对企业技术需求实地入企问诊考察,将产学研深入发展落地落实。通过技术创新及应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150万元。成功认定2家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家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积极储备项目,打牢“科技”突围基础。2024年在全旗工业冶金、新能源、防沙治沙等重点领域储备科技计划项目20项,创历年新高。推荐申报“科技”突围项目3项,争取“巴彦淖尔市矿山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3项,申报社会发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领域科技计划项目7项。
丰富各类形式,全力服务企业。2024年,乌拉特后旗承办了全市科技活动周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大会,其间举办有色冶金绿色发展暨协同创新会、硫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交流合作会、防沙治沙与沙产业产学研融合会活动,组织30多家企业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围绕研发费用归集、“抓项目·稳企业·强产业”和“科技突围、政策落地”召开专题培训和研讨会,为5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
紧扣优结构做好“变”文章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围绕“双碳”目标,针对石油工业、煤焦化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现代设施农业产生废弃物风险,引进固危废资源化循环产业项目,在“治标”上解决“棘手”问题,“治本”上下功夫。
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循环产业项目是乌拉特后旗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方面重点推动的项目之一,主要处理石油开采中的落地油泥、含油粘染物,煤焦化产业产生的焦油残渣,风电场运维产生的废矿物油、废乳化液、废有机溶剂等危险固废以及设施农业产生的低残值塑料及残膜。该项目的工艺装备为国内“首台套”工业应用,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小试、中试数据积累,具有单套设备实现多种复杂物料的混合处理、油品回收利用率高、全自动连续稳定运行、单机处理规模大、环保性能良好、能源消耗低的突出优点。同时,该项目采用DCS系统来实现全厂集中控制,集成了产品、过程和工厂模型数据库,通过先进的可视化、仿真和文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过程质量和动态性能,实现全过程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项目年可处理工业固废34万吨,油品精制12万吨,总投资15亿元。项目计划2025年6月底运营。一期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5.77亿元、利润2.06亿元,解决就业100余人。
突出抓环保显现“绿”本色
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才有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乌拉特后旗在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将生态环保放在前面。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循环产业项目即将建成、太阳沟抽水蓄能项目顺利“调规”,隆基绿甲醇、河北建投绿氨等9个储备项目有序推进。
当前,乌拉特后旗招引的一系列新能源、高新产业正在逐步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矿山企业从采选到冶炼再到固废处理形成了闭环,生态环保水平不断提高,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同时,扎实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结合山后地区禁牧休牧改革同步,推进“光伏+生态治理”“光伏+生态修复”项目,让乌拉特后旗从矿山到沙漠,从大气到土壤生态得到全方位恢复,让绿色工业城镇的称号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