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就地取材防沙固沙实现节本增效
发布时间:2025-04-30 11:39:05 通讯员:马超峰 编辑:党琦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两年,磴口县在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综合治理中按照就地取材、节本增效的思路,利用当地的小麦秸秆、旱地芦苇等材料压制草方格进行防沙固沙,让原本普通的材料成为磴口县防沙固沙的“抢手货”。

开春以来,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磴口县16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等地相继展开生态治理工作。走进“蓝海”般的光伏阵列中,工人们正抢抓工期,运送从各地收购的小麦秸秆、旱地芦苇等治沙材料,在沙漠中铺设秸秆、压制草方格,随着网格面积逐渐扩大,原来裸露的流沙被一点点锁定,呈现出“人进沙退”的景象。

“我们利用本地的小麦秸秆、芦苇等原材料,将完成9.3万亩春季工程固沙任务,预计节省治沙材料费用400万元以上,带动本地农户种植小麦亩均增收100元,做到就地取材、节本增效。”磴口县蒙晟生态能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赵忠瑞说。

之前,磴口县固沙材料全部采用从外地调入的稻草,运输距离远,各项费用高。为此,磴口县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利用本地小麦秸秆、旱地芦苇等进行固沙试验并取得成功。经初步测算,目前使用本地材料固沙比外调稻草每亩成本降低100元左右,本地材料替代外地材料率达到50%。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达1500万亩,其中近430万亩分布在磴口县境内,约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77%。这里既是风沙灾害多发区,也是太阳能富集区。当地转劣势为优势,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新图景,走出一条既守护绿水青山,又赢得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