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原县积极探索创新,按照“实体运行、实战导向、实用为主、实效为先”理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的“集散地”、帮助群众的“主阵地”、社会治理的“晴雨表”,平安建设根基全面夯实,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筑牢根基打造实战化阵地
五原县以高规格、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坚固堡垒。一是阵地提档升级。县委政法委牵头,对综治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构建“1厅+N室”模式,融合群众接待大厅、矛盾调解室、指挥调度室等多功能区域,并接入“雪亮工程”和综治视联网,实现“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二是资源有机整合。将矛盾纠纷调解、诉讼服务、检务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多中心合一,有机融合,政法单位、调解组织等常态化入驻,关联度高的单位动态轮驻,推进调解、仲裁、司法确认、速裁快审、法律援助、法律监督等业务在综治中心实质性办理,实现群众进一扇门,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三是网格有效统筹。健全“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完善细化1029个网格,选优配齐1038名网格员、4442名单元(联户)长,以“铁三角+微治理”为载体,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多元调解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协同发力,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打好隐患化解“主动仗”。一是做实专业调解。五原县在综治中心设立住建、劳动社保、婚姻家庭等专业调解室,聘请专业调解员入库,精准施策,案件办结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做强联动调解。对于复杂疑难案件,建立派单会商研判机制,通过领导接访、联席会议等形式,明确责任,合力攻坚。“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制度确保重大紧急事项及时响应,防止矛盾升级。三是创新品牌调解。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建设新路径,以“退休法官说理室”“老苏调解室”为代表,发挥调解员优势,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发展壮大以退休政法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五老”等为主体的调解员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健全机制保障中心高效运行
聚焦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各类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综治中心工作质效。一是健全体系做到统筹到位。制定《五原县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方案》,不断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各方参与、协同联动、集约管理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三层级”递进式分层化解机制,统筹各级综治中心,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配合联动,逐级化解,就地解决矛盾纠纷。二是完善流程做到规范到位。结合实际细化完善了首问负责、分析研判、受理登记等6项运行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采取派单方式,向有关责任主体分流交办,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登记受理、分流转办、协同处置、化解稳控、办结答复、跟踪回访等各环节、各类调解主体的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促进纠纷分层化解、分流递减。三是严格考核做到落实到位。将矛盾化解工作情况、化解矛盾纠纷及案件调解数量、调处化解成功率等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将法官指导、参与化解的案件纳入法官绩效考核,将成功化解、调解纠纷数量及质效等作为调解员个案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促使大量矛盾在综治中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