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布和沙漠,一块块草方格紧紧锁住连绵沙丘,茫茫沙海泛起片片新绿;在乌梁素海,鸟鸣声声破长空,各种大大小小的鸟儿在水面上嬉戏游弋……四月的河套大地生机盎然,展开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辟出一条生态优美、群众富足、民族和睦、团结稳定的崭新路径,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和美乐章。
团结一致战黄沙
齐心协力筑屏障
近日,在磴口县巴彦高勒镇旧地村,今年6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田金元正带着村民检查新的308防沙林带。他们仔细察看每一棵树苗的生长情况,不时讨论着今年的种植计划,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这里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是旧的308防沙林带起点。
旧的308防沙林带长308华里、宽100米,由磴口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杨力生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营造,目的是抵御不断东侵的乌兰布和沙漠。“这条林带不仅是防沙的屏障,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与希望。”田金元动情地说。
新的308防沙林带与旧的防沙林带相隔十几米,成长起来的小树苗与历经沧桑的老树形成一道坚实的绿色防线。
“70多年的治沙历程,也是磴口县发展的缩影。70多年来,全县各族群众不懈努力,持续进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让茫茫沙海变成了片片绿洲,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生态奇迹。”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感叹道,“如今,磴口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团结奋斗、携手前行,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乐章。”
走进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刘拐沙头管护站,护林员金振云正在值班记录表上详细记录着树木生长状况及巡护路线等内容。这是金振云和同事们每天必做的工作,他们深知,只有细致入微的管护,才能确保辖区绿色“生命线”的延续。
今年是金振云成为护林员的第39年,他的父亲金玉村是原磴口县防沙林场(即现在的磴口县防沙林林业管护中心)的第一代护林员。1986年,金振云也成为一名护林员,担负起植树造林、管护林木的职责。
“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相继实施,我们植树造林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金振云告诉记者,“在树种选择上,我们将过去的沙枣、沙柳更换为需水量与蒸发量更小、更适合本地的梭梭、柠条、花棒等耐旱灌木,构建灌木防风固沙林;在固沙方式上,通过构建一个个草方格,以网格固沙等工程技术手段锁住移动沙丘。”
近年来,高压水打孔植苗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等新技术在磴口县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造林效率与成功率。前些年,金振云和同事们完成了308防沙林带更新改造工程。
在磴口县穿沙公路两侧,金振云和同事们对苗木进行管护。他轻抚过一株株生长旺盛的梭梭,感叹道:“通过大家这些年的努力,明沙已经逐渐被固定住,不断延伸的绿色是我们最好的成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4年,我市共完成林草生态建设390.545万亩,其中防沙治沙面积289.38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防沙治沙任务的180.9%。今年,我市将抓好防沙治沙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造乌兰布和东缘400里防风固沙带、巴音温都尔沙漠百万亩生态综合治理等标志性工程,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00万亩以上。
“塞外明珠”焕新颜
各族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春日的乌梁素海波光粼粼,成群的候鸟在水面上游弋。不少疣鼻天鹅嘴里叼着芦苇和水草忙着筑巢,为繁育后代做准备。
“经监测,今年迁徙来的候鸟要比往年增加许多,包括疣鼻天鹅、灰雁、白鹭、苍鹭等。目前,灰雁有1万只以上,最大的疣鼻天鹅群天鹅数量能达到60~80只。”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梁素海湿地水禽保护科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由单纯“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转变,构建起点源、面源、内源治理齐发力,湖里、岸上、流域统筹治,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我们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目前,乌梁素海湖区水质保持整体Ⅴ类局部Ⅳ类,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高,鱼类、鸟类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呈现持续向好态势。2024年,乌梁素海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山水工程典型案例。”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说。
“乌梁素海又变回我小时候鱼肥水美的模样了!”望着天蓝水碧的乌梁素海,在乌梁素海景区游玩的曹铁山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乌梁素海区域内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和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已逐步构建起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好了,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共享生态红利。而这一切,都源于民族团结汇聚起的强大力量,它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所有人紧紧相连,共同守护巴彦淖尔的绿水青山,让生态之美在团结协作中得以延续。”市民委副主任李洪感慨道,“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产业,稳步促进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以‘绿色’厚植发展底色,持续拓宽各族群众增收路径,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丰富的生态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