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 巴彦淖尔:发展设施农业 种出四季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5-04-15 11:46:02 记者:黄景莲/文 通讯员:王雅丽/图 编辑:赵彤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走进杭锦后旗二道桥镇东方红太阳升田园综合体5000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机械车辆往来穿梭作业。园区建成后,二道桥镇将形成万亩设施农业规模,可有力推动全镇农产品朝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方向发展。

现代化育苗基地

当前,临河区干召庙镇也在大力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该镇在民主村投资4000万元,规划建设棉帘拱棚250栋,与已有的设施农业园区连成一线,形成千亩棉帘拱棚规模化产业园区。园区建成后,可带动就业2000余人,人均增收1.5万元。

……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今年,全市计划新改扩建设施农业2.8万亩以上,充分发挥“一亩棚十亩田”效应,种出四季好“丰”景,保障“菜篮子”“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补齐“全产业”短板

打造产业发展“延链棚”

眼下正是春耕育苗黄金时节,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红明村辣椒育苗基地大棚内,一排排点好辣椒籽的苗盘整齐地摆放在地面上,喷淋、通风、遮阳等设施一应俱全,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辣椒育苗工作。“今年基地承包了50多栋大棚,每栋大棚育苗7800~8000盘,计划4月底出盘。”该基地负责人胡军说。

如今,杭锦后旗沙海镇新红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辣椒育苗大棚通过自动化育苗设备,已实现空秧盘上送、营养土填装及精准播种、覆土全流程自动化,每日可育苗上万盘,不仅大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辣椒苗的供应规模和质量。据悉,园区目前已完工的19栋大棚将全部用于辣椒苗培育,并采用订单模式进行销售。

近年来,辣椒产业在我市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辣椒种植面积增长快,每到育苗关键期总是存在育苗设施不足、育苗质量欠佳等问题。为保障育苗质量,一些辣椒合作社、企业开始发展设施育苗产业,不仅补齐了辣椒“全产业”短板,还有效推动了辣椒产业链向上游延伸,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辣椒产业体系。

除了辣椒,其他设施农业特色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春锦农业食用菌产业融合示范园,一栋栋智能化现代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温度与湿度被精准控制,一朵朵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长势喜人。该示范园共建设智能温控大棚100栋,主要种植赤松茸、黑皮鸡枞菌等菌种,一栋棚产量7000多斤,一年可种植3~4茬,年产量可达2万多斤。该示范园不仅产量可观,而且能充分发挥资源循环利用的优势,将本地玉米秸秆、畜禽粪便等农牧业废弃物用于培养菌菇,菌渣还能回收为生物肥用于种植有机蔬菜,形成绿色生态循环。

在设施农业建设中,我市坚持以实用型塑料大棚为主、新型日光温室为辅,稳步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大棚以种植西瓜、薄皮甜瓜、西红柿、贝贝南瓜等为主,日光温室以育苗和蔬菜种植为主。随着优势设施农业产业在空间上日益集聚,我市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设施农业产业集聚区域:以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五原县、杭锦后旗为主,形成优质特色瓜果产业带;以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为主,形成优质蔬菜产业带;以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杭锦后旗为重点,打造麒麟西瓜产业带;以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为主,形成优质食用菌产业带;以杭锦后旗、临河区、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为主,形成标准化果蔬育苗产业带。

聚焦产学研合作

打造创新攻关“科技棚”

设施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我市强化校企合作,加快优良品种、高新技术、新型设备、智慧管理等的应用,推进设施农业提质升级。

在五原县隆兴昌镇联丰村黄柿子产业园,民隆公司与东北农业大学、包头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项科研与示范推广,研发出抗病性强、口感好、产量高的新一代黄柿子品种635和650。民隆公司还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结合相关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形成“一测二管三单行”黄柿子全周期标准化管理模式,建设黄杮子数智科展中心,安装自动卷帘及自动控温、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设备,用数据指导生产,实现节水、节肥、增效目标。

近年来,我市重点培育大山、鲜农、浩彤、民隆等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新型主体,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大力建设规模连片的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着力打造了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将农业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与发展优势,有效带动了产销对接;着力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实现规模化种植及销售一体化。

创新“政企户”共建

打造利益联结“致富棚”

去年,杭锦后旗以“百企建百园联百村带万户”工程为契机,引进山东菏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自筹一部分、贷款解决一部分、政府建设一部分的筹资建设机制,在二道桥镇太阳升村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园区,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园区按照“企业引领、示范种植、户企共建”形式,采取“企业统种”和“返租倒包”两种模式运营。“企业统种”模式指企业雇用当地农户管理大棚,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农户每人负责5个大棚的田间管理,企业按每棚保底5000元管理费用+产量提成付给农户劳务收入,农户年劳务收入可达到3万元以上。“返租倒包”模式指企业将建好的钢架大棚返租给农户,由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企业与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和最低亩产量合同,带动农户亩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补贴、主体承建、农民种植、农企合作”形式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创新推出主体经营型、政企合作型、政府投资型、农户自建型等多种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